美媒继续嘴硬:美国6代机已经落后,提前研制7代机可令中俄窒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0 12:13 4

摘要:在嘴硬几个月后,美媒总算是“承认”在六代机方面落后中国了,但又不是完全承认。近日美国《19FortyFive》网站报道称,虽然美国在六代机方面已经输了,但是美国可以提前研制第七代战斗机,一旦成功,美国七代机将会令中俄军队“窒息”。

在嘴硬几个月后,美媒总算是“承认”在六代机方面落后中国了,但又不是完全承认。近日美国《19FortyFive》网站报道称,虽然美国在六代机方面已经输了,但是美国可以提前研制第七代战斗机,一旦成功,美国七代机将会令中俄军队“窒息”。

称七代机让中俄窒息

美国六代机原计划采用XA100变循环发动机,其“三涵道设计”可在省油30%的同时提升推力10%,理论上支持5马赫飞行。然而,变循环发动机的核心优势在于兼顾亚音速效率与超音速性能,而非单纯追求极速。若要实现5马赫以上高超音速,必须依赖冲压发动机,但后者在低速状态下根本无法启动,与“全工况作战”需求相悖。更讽刺的是,美军曾因电力供应问题放弃变循环发动机,转向传统涡扇设计,暴露了能源系统的致命短板。

通用电气对XA100的介绍

美国六代机在研发上有实际的推进和投入,但很可能停留在概念设计或PPT展示阶段。美国可能选择开发两种型号的六代战斗机,一种用于欧洲战区,另一种则是为太平洋战区优化的远程版本。其具备一些先进性能,如融合先进人工智能、亚音速和超音速隐身、有人和无人空中优势以及激光技术等。

美国六代机概念图

中国两款六代机首飞的消息震动全球后,现在美国媒体终于承认美国六代机(NGAD)进展滞后,却宣称“只要跳过六代机,直接研发七代机,美国就能重新夺回优势”。这种“用魔法打败魔法”的论调,不禁让人想起印度“光辉战机”的“三十年磨一剑”,或是韩国“KF-21半隐身机”的“PPT式胜利”。

美国媒体七代机窒息论

5马赫高超音速飞行、AI自主空战、激光武器、太空作战能力,甚至能“携带卫星上近地轨道”。然而,这些“未来概念”背后,其实是美国试图把中国拖入“未来概念”的消耗战,掩盖其在六代机领域的实质性落后。这种策略与冷战时期“星球大战计划”如出一辙,旨在用虚张声势拖垮对手。

1. "超燃冲压+变循环"

当美国军工巨头波音宣布"七代机将同时配备这两种发动机"时,事实上,超燃冲压发动机需要持续的高超音速飞行环境才能启动,而变循环发动机恰恰是为亚音速巡航优化的设计。两者强行捆绑的结果,很可能是造价翻倍却性能打折的"鸡肋组合"。相比之下,中国六代机采用的"涡扇-冲压复合动力"方案,已经在珠海航展上用实物模型证明过可行性。

"涡扇-冲压复合动力"方案

2. "全频段隐身"+"激光武器"

美媒声称七代机将配备"第五代隐身材料",却闭口不谈其致命短板:当速度超过5马赫时,任何隐身涂层都挡不住红外导弹的锁定。更讽刺的是,所谓的"定向能武器"至今连实验室验证都没完成,而中国已经在福建舰上部署了实战化激光防御系统。

激光武器上舰

3. AI自主驾驶

波音公司去年泄露的内部测试报告显示,其AI僚机系统在模拟空战中决策失误率高达37%。这让我们不禁想起美军F-35飞行员常用的调侃:"我的战机比我家智能家居还难操作。"反观中国歼-20飞行员,去年在体系对抗演练中首次实现"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编队"的混合战术,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化突破。

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编队的混合战术

中国的回应,你吹的牛,我负责量产
面对美媒的“七代机窒息论”,中国只需冷眼旁观。历史早已证明,军工竞赛的胜负不取决于纸面参数,而取决于技术落地能力与战争成本承受力。当美国在PPT上描绘“5马赫战机”时,中国六代机已进入量产倒计时;当美国纠结“太空战激光”时,中国反卫星导弹和超高音速滑翔弹早已实战部署。

三发点火

未来的空天规则,注定由中国定义,因为现在真正的“第六代标准”,不在实验室的幻想中,而在生产线与训练场的汗水中。

来源:兵部尚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