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老话说这是“阴阳平衡”的日子。
2025年3月20日,春分。
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老话说这是“阴阳平衡”的日子。
可就在这个讲究公平的节气里,贵州官场一次性同步发了两个通报。
审查调查
审查调查
遵义副市长武荣和毕节统战部长潘发勇同时被查。
老百姓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这两个厅级干部,一个管着黔北重镇的公安大权。
一个握着乌蒙山区的统战命脉。
如今却像春分时节的落叶,说掉就掉了。
武荣 资料图
先说武荣。
这人履历看着就是个模范警察。
1994年贵州大学法学毕业,从刑侦队见习民警干起,31年都没离开公安系统。
履历表 资料图
老百姓最熟悉他两个身份,2015年他当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政委时,整治过“黄赌毒”。
2021年升任遵义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管着革命老区的平安。
但纪委监委的通报戳破了他的光环。
通报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八个字,让人想起明朝锦衣卫的诏狱,管治安的栽在治安上,抓坏人的成了坏人。
更搞笑的是,他分管的工作里有一项是“联系在遵监狱”,如今怕是要亲自体验了。
潘发勇 资料图
再看潘发勇。
这位75后干部的人生剧本更离奇,天津大学化工博士,当过大学老师,干过制药公司老总,2008年突然调头进官场。
履历表 资料图
从贵州毕节发改委主任起步,9年就当上织金县长,后来又升市委常委。
老百姓最看不懂的是两点,一是他2015年当县长时,织金县刚摘掉贫困县帽子。
二是他2023年还暗访过脱贫攻坚,喊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扶贫资金”。
结果自己倒先把钱装进了口袋。
仔细看两人的升迁路,能发现三个要命的共同点。
专业变特权:武荣学法律管公安,潘发勇搞化工抓经济,本该是行家里手,却把专业知识变成捞钱工具。
跨界埋隐患:潘发勇从企业老总直接当处级干部,武荣31年没离开公安系统。前者缺基层历练,后者形成权力闭环,都容易出问题。
晚节不保:武荣54岁、潘发勇49岁被查,正应了那句老话:“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还有就是武荣和潘发勇都过不了“三关”。
金钱关:一个公安局长,本该是百姓的“保护神”,却成了“保护伞”;
权力关:统战部长本要团结各方力量,结果先团结了自己的腰包;
人情关:长期深耕一地,关系网越织越密,最后把自己困在网中央。
春分之后,白昼渐长。
贵州这次“一日双响”,倒是给官场提了个醒。
学历不等于免疫力,两个高学历干部落马,证明再厚的文凭也包不住贪欲的火苗。
监督要像春耕:不能等苗长歪了再拔,得常常松土施肥。
当官这事和种地其实都是一个理。
春分时节不播种,秋天哪来好的收成呢?
只是有些人播下的是为民服务的种子,有些人却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祸根。
来源:笔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