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幸福日:读懂情绪,人类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0 12:42 3

摘要:从2013年3月20日第一个国际幸福日开始,我们就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迁,人类所面临的“幸福感偏低”所造成的痛苦,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因为饥饿和疾病给人类所造成的痛苦,“幸福感低下或缺失“将成为威胁新新人类未来生存的突出因素!

2025年3月20日,是第13个国际幸福日。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幸福,追求幸福。

从2013年3月20日第一个国际幸福日开始,我们就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迁,人类所面临的“幸福感偏低”所造成的痛苦,将很大程度上取代因为饥饿和疾病给人类所造成的痛苦,“幸福感低下或缺失“将成为威胁新新人类未来生存的突出因素!

”国际幸福日“的设立,非常有远见,也十分必要。作为倡导人类获得真实幸福的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符号,在过去的13年里,已经帮助很多人从一开始对幸福议题的不以为意,到如今开始重视和培养个体与社会拥抱幸福的能力!

在”联合国国际幸福日“决议中有这么一条:要想增进人类的福祉,首先要消除导致不幸的因素。

因此,想要幸福,就要打碎不幸。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现象,在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工作场所中的各类不幸事件中,源于不良情绪的占比越来越大。事实上,伴随着AI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在人类的各种心理活动中,情绪是为数不多的人类独有并且至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AI所替代的特质。大量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等都开始认同:一个人是否能省察情绪,分辨情绪,读懂情绪,将会是AI时代,人类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 “化消极情绪为积极优势”、“以积极情绪创建幸福生活”、“用道德情绪铸就意义人生”的能力,将是人类决胜AI时代的核心能力。(《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彭凯平)

省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工作和学业

对于情绪,如果只能说出“愤怒,焦虑,恐惧,快乐……”这样四五个情绪,那么,我们的认知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绪问题的。

情绪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分析证明,如果一个人能清晰地了解25个以上的情绪词汇,具有辨别这些情绪的能力,学会处理这些情绪问题的科学方法,那么,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省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避免因为情绪而导致不幸的能力优势。

通过研究,心理学家们形成了两个基础共识:

(1) 人类先有情绪,后有认知。

(2) 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由情绪推动的。

因此,对于那些正在努力提升认知的人,我们这里要提醒诸位,为了美好的明天,幸福的未来,一定要首先注意,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曾经有一位母亲,养育了两个优秀的儿女,都考上了名校,家庭幸福美满,可是,却在学业有成之后,儿女不幸因为抑郁症先后离世。这位母亲博览群书,经常和儿女讨论深奥的哲学、地理、历史等书籍,看到孩子少年有成,思维睿智,母亲很欣慰,也很幸福。但是,他们没有构建省察情绪的习惯和思维模式。以致于孩子们在面对人生挑战的时候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却是情绪失控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长久以来,人们过于把眼光放在提升认知,忙于积累知识上,却很少把省察那些让一个人“幸福感偏低”的、严重影响其生存的情绪状态当回事儿。从全球各地,特别是年轻群体越来越触目惊心的悲剧数字来看,”情绪杀手“正在肆无忌惮的伤害着人类的精神与性活。因此,联合国设立国际幸福日,就是想提醒人们,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人类生存面临的最大危机,不会再是饥饿和疾病,而是——幸福感偏低。更进一步,是因为情绪失控所带来的幸福感迷失的彷徨。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每天最重要的功课,不再是准备食物和工作学习,而是正确的觉察情绪。彭凯平教授建议在初始学习情绪管理阶段,尤其要学会觉察那些隐藏在工作繁忙、学业紧张背后的“自卑、忧郁、羞怯、失望……”(源自《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中的消极情绪分类)

回到之前例子,如果那位原本“幸福”的母亲,如果她在每天和孩子聊各种知识点、进行睿智的思辨的时候,能觉察孩子们的情绪,并参与孩子们的健康的情绪人格建构,那么,她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帮助孩子走出人生的冰河的。

很多遗憾,来自于微小的忽视,尤其是对最基本的情绪价值的忽视。

(选自:《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目录,彭凯平著)

奖励善良,培养温暖社会的良好情绪

几年前,一位在高校工作的小明老师(化名)给我讲述了她因为善良被奖励的一段经历。有一次,她出差时刚上飞机,就看到另一个通道有一位乘务员和一位旅客一直在讲话,持续了几分钟后,这位老师推测一定是乘务员想说服旅客同意调换座位,而这位旅客显然不愿意。于是,她走过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并告诉乘务员自己是单独一个人出差,可以配合调换到任何一个座位。正在发愁的乘务员没想到“救星”自己送上门来,高兴极了。原来是一对带着小双胞胎的夫妇,需要四个人坐在一起,这样就必须有一个乘客调换座位。为此,小明老师被安排到了一个三座椅的中间位置,两边是两个体型巨大的肥胖男乘客,明老师不禁暗暗叫苦,这样坐十几个小时飞机,也是不容易啊,不过有省察情绪习惯的她,马上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了评估,迅速找到调整情绪的科学策略,告诉自己,这是自己选择要做好事,于是,小明老师很快就恢复了自己在做好事的快乐情绪。

飞机即将起飞的时候,乘务员特别过来一再感谢,为了不让乘务员有压力,小明老师高高兴兴地表示,自己坐着很舒服。

当飞机升到平流层的时候,乘务长来到小明老师的座位旁,邀请小明老师随他去换一个座位,有些社恐的小明老师表示不用这么客气,可是乘务长坚持要给小明老师换座位。于是,小明老师满脸通红地跟着乘务长从经济舱来到了公务舱,乘务长亲自给小明老师端上了不锈钢餐具的公务舱午餐。就这样,小明老师因为善良被奖励了人生的第一次公务舱之旅!

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很有触动。从此以后,再遇到滴滴司机耐心多等了我几分钟;在交通堵塞的时候,司机想尽办法寻找最快路径;快递被送错地址,收到的人送还给我这类事情时,我都会给对方发红包或送礼物致谢,努力像小明老师遇到的乘务长一样,去奖励每一个“不因善小而不为”的好心人。

这种因为情绪的良好控制而一举两得的事情,不仅培养了人们的感恩情绪(源自《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中的道德情绪分类),也鼓励了他人的善良情绪(源自《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中的积极情绪分类)。

我们希望这类的故事能更多,更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将极大的有益于社会上更多的人显化他们本来就根植于内在的这两种美好情绪。

创建提升幸福感的情绪

有些人总是能在别人眼中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照亮自己人生的幸福之光,另一些人却恰恰相反,总是让岁月静好的生活,变成了人生角斗场。

一位女作家,独自照顾母亲和公公30年,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沧桑,总是一幅被满满的幸福包裹的样子。她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母亲有趣的事情,笑得特别开心,笑完又说起公公这个人特别安静,安静是病卧在床的公公能活到104岁的秘诀。

这位女作家在别人不敢触碰的艰难生活里,创建了他人眼里根本不存在的幽默,快乐,平静的情绪(源自《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中的积极情绪分类),让自己和两位至亲老人幸福地度过了漫漫30年,实现了被赫拉利称为奢侈品的持久幸福(源自《未来简史》,赫拉利)。

“凭空”创建积极情绪的同时,我们也要觉察那些“凭空”创造消极情绪的人,他们往往对各种人和事抱有复杂多样的对立情绪(源自《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中的消极情绪分类),习惯性地制造被伤害的感觉,并将这种情绪投射到社会、家庭和工作中,从而引发各种冲突,打破亲友和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不过,人类向来有着未雨绸缪的智慧。只要我们尽早通过学习读懂情绪,及时察觉破坏性情绪的端倪,在心头怒火燃起之前,借助认知重评的思维重塑,肠道菌群的情绪调控; AI情感计算的心理预警,神经可塑性训练的情绪免疫——这些前沿心理学研究成果和AI科技,为人们编织成新时代的情绪防护网。

站在文明进化的临界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幸福的本质。幸福不再是幻想,而是每个人都将践行的认知革命。

希望今年这篇回应”国际幸福日“文章,能够提醒每一位遨游在知识海洋中的学子,身处于刀光剑影中的职场精英,还有所有奋斗在各自生活岗位上的人们,都能意识到,情绪的暗影,虽然看似远不如科学经典,历史记忆,宏大叙事等等随时呈现光鲜亮丽,但其对于我们建立起真实丰沛的人生居然是如此的基础与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关于情绪的学习与切肤之感,是AI无法替代的,那是独属于人类的优势品格。也正因如此,建立在读懂情绪基础上的优势品格,是未来人类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是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奖教授送给中国人的情绪生活指南。面世后入选2024中国好书5月榜,2024央视《读书》精选年度好书,《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年度好书,新华荐书第24期推荐,2024第4期京华好书榜,清华大学出版社年度好书等权威榜单。基于情绪心理学对于改善个人和亲友们生活质量的巨大潜力与必要作用,本书作者彭凯平教授通过对各种情绪困惑案例的观察、研究与分析,展示了寻找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的策略和方法,指导读者认知自我情绪,帮助父母们读懂孩子们的心声,帮助个人有效应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影响深远的生活情绪的挑战,将“情绪负债”转化为“情绪资源”,进而改善生活质量,感受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成就幸福人生。

来源:彭凯平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