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印度媒体的民调也一路给他“助攻”,显示BJP的支持率高达70%。可现实却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BJP最终只拿到了240席,比2019年少了63席,连单独组阁的最低标准273席都没达到,只能依靠全国民主联盟(NDA)勉强维持执政。对莫迪而言,这个结果不能说
近期,印度大选落下帷幕,莫迪虽然赢了,但却摔了个大跟头。这场选举的结果,不仅让他执政的日子变得不再轻松,更可能影响印度未来的对华政策。
据消息称,近期,历时六周的印度大选终于尘埃落定。选前,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党(BJP)信心爆棚,甚至喊出了要赢下400席的口号。
同时,印度媒体的民调也一路给他“助攻”,显示BJP的支持率高达70%。可现实却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BJP最终只拿到了240席,比2019年少了63席,连单独组阁的最低标准273席都没达到,只能依靠全国民主联盟(NDA)勉强维持执政。对莫迪而言,这个结果不能说是惨败,但绝对算得上一次“重摔”。曾经的“一言堂”被打破,未来他在推动政策时,恐怕要先看看盟友们的脸色了。
选举结果一公布,印度金融市场就用真金白银表达了担忧。孟买SENSEX指数和NIFTY指数双双下跌3%,与BJP关系密切的印度阿达尼集团旗舰公司股价更是暴跌10%,创下自2023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这一连串数字反映出市场对莫迪经济改革能力的质疑。
尤其是,在国会不再完全受控的情况下,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难度陡增。同时,西方媒体,此前一直炒作的“印度经济奇迹”,似乎也在这场选举后显得有些不真实。
何况,莫迪的“印度制造”战略本就面临巨大挑战,如今政局动荡、市场信心下滑,印度想要在短期内挑战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恐怕只是个遥远的梦想。要知道一直以来,莫迪的对华政策主打“硬碰硬”,不仅多次在边境问题上挑起争端,还试图通过制造业竞争对中国形成压力。他提出在乙烯产品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并力图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大份额。但现实摆在眼前,中国依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在高端制造、基础设施、供应链整合方面与中国的差距仍然巨大。
更关键的是,印度政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就在莫迪为自己的胜选忙着谈判组阁时,印度总统公开表态,希望中印关系能够得到修复和发展,这一表态明显和莫迪的强硬路线相背离。印度国内并非所有势力都支持对华对抗,特别是在经济不振、市场不稳的情况下,一些派别更倾向于与中国合作,而不是继续对抗。
此外,中国也释放了善意。我国驻印度大使近期展开一系列外交接触,印度政府随即回应,希望缓和两国边境紧张局势。这意味着,在选后政局不稳、经济受限的背景下,印度政府可能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以往莫迪主导政府和议会,可以毫无顾忌地推动强硬政策,但这次选举结果让情况发生了变化。未来,莫迪的任何决策都需要考虑盟友的态度,反对派的力量壮大,进一步限制了他在外交上的自由发挥。而在经济增长承压、市场震荡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可能不得不采取更加务实的外交策略,在对华关系上做出调整。
可以预见,莫迪政府今后的对华政策很可能走向“软硬结合”模式,在部分领域继续竞争,但在经济、贸易等务实合作层面也要有所妥协。对他而言,这次大选不仅仅是一次政治上的“摔跤”,更可能让他在对华问题上“再也硬不起来”。
来源:怀集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