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上,越南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汉字作为书面语在越南广泛使用,形成了独特的“汉喃文”体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南开始寻求语言的独立和变革。
越南人说什么语言?越南人说的就是越南语。不过,越南语也不是上来就有的,越南的语言也是经过历史变迁的。
在历史上,越南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汉字作为书面语在越南广泛使用,形成了独特的“汉喃文”体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南开始寻求语言的独立和变革。
而且,严格来说, 汉字主导了越南的的千年文明,从公元前3世纪—19世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越南北部设立象郡,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开始传入越南,成为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的通用文字。此后千余年间,越南虽多次独立(如938年吴权击败南汉建立吴朝),但汉字始终是官方文书、科举考试和精英文化的核心载体。
例如,李朝(1010-1225年)效仿中国科举制度,以汉字选拔官员,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亦用汉字撰写。也就是越南历史上提到的”北属时期“。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在越南得到了广泛应用。
越南的文人墨客用汉字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被视为越南文学的瑰宝。但是,你要知道,汉字作为越南的官方语言,仅仅只是在精英阶层里里面,这就跟曾经的朝鲜是一个道理,汉字都是精英的专属。说白了,想要当官,汉字是必须要学习的,而且要精通的。
基于汉字本身是精英所属,这就意味着,汉字与越南本土语言的冲突始终存在。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其单音节、声调特征与汉语差异显著。为解决表音难题,越南人创造了“喃字”(Chữ Nôm),即借用汉字结构表达越南语音和意义。
如“𡨸喃”(Chữ Nôm,意为“南方文字”)中的“𡨸”由“字”与“南”组合而成317。喃字虽在民间流行,但因复杂难学,未能撼动汉字的正统地位,形成“汉字为经,喃字为纬”的双轨制。
17世纪,西方传教士为便于传教,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越南“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1651年,法国传教士罗德(Alexandre de Rhodes)编写的《越葡拉丁词典》标志着国语字的系统化。但此时汉字和喃字仍是主流,直至法国殖民时期(1884-1945年),殖民者为削弱越南文化认同,强制推广国语字,并禁止汉字教育。至20世纪初,越南文盲率高达95%,国语字因简单易学迅速普及,而汉字逐渐退居宗教、历史文献领域。
这一时期的语言政策深刻割裂了越南文化传承。法国殖民者同时引入法语,形成“法语为精英语言,国语字为庶民工具”的等级体系。
1945年越南独立后,为强化民族意识,胡志明政府宣布国语字为唯一官方文字,汉字彻底退出公共领域。
现在的越南语以河内方言为标准语,属南亚语系越芒语族,拥有6个声调、11个元音和25个辅音,词汇中约60%-70%为汉语借词(如“学校”称“trường học”,音近“学堂”),其余则融合高棉语、法语及英语词汇。
其语法为典型的孤立语结构,依赖词序和虚词表意,如“Tôi ăn cơm”(我吃饭)不可颠倒为“Cơm ăn tôi”(饭吃我)。
虽然说越南在语言上进行了统一,但是,南北语言差异还是存在的。越南语分为三大方言区:
北部方言(河内为中心):声调完整保留6个,发音清晰严谨,受汉语影响最深。例如“鱼”读“cá”,与粤语“鱼”(yu)音近。
中部方言:声调简化至5个,部分辅音脱落,如“tr”发为“ch”,历史受占婆文化影响,词汇中保留少量占语痕迹。
南部方言(胡志明市为中心):受高棉语、法语影响较大,声调柔和,词汇更开放。如“摩托车”称“xe máy”(源自法语“moto”),而北部多用“xe gắn máy”。
差异与历史、经济密切相关。北方长期作为政治中心,语言保守性强;南方因殖民历史和对外开放,语言更具混杂性。例如,南部年轻人更倾向使用英语外来词,如“shopping”直接音译为“sóp-pinh”。
尽管汉字已非日常用语,但其影响仍渗透于越南社会:一是文化象征,寺庙楹联、历史建筑(如顺化皇城)保留汉字题刻,春节对联(Tết)亦常见汉字“福”“禄”。
二是学术研究,越南史学家需掌握汉字以解读古籍,2019年河内大学重启汉字选修课,报名人数超预期。
三是身份争议,部分知识分子呼吁恢复汉字教育,认为国语字割裂了文化根脉;但反对者指其不切实际,且可能激化民族主义情绪。
越南南北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深植于历史与经济结构:北方,以河内为核心,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深重,重视集体主义与等级秩序。方言中的敬语系统复杂,如对长辈需用“ạ”结尾表尊敬。
南方:胡志明市作为经济中心,语言更实用主义。年轻人中流行混合越英的“越式英语”(Vietlish),如“check hàng”(验货)、“ship đồ”(发货)。
语言上的分裂可追溯至殖民时期法国对南方的重点开发,以及越战期间南北分治(1954-1975年)的遗留影响。北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强调统一,而南越曾受美国扶持,市场经济和西化程度更高。尽管1976年越南统一,但南北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南方GDP占全国70%),方言差异成为身份认同的隐形边界。
越南语言的变迁,是一部“去中国化”与“再民族化”交织的历史。从汉字到国语字,从殖民伤痕到改革开放,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民族意识的载体。
不过严格来说,越南其实是没有语言的,如果说有语言,那都是方言,而且,现在的越南语就是殖民语言体系,再说个观点,那就是现在的越南,本身就是南亚和曾经的中国人的后代杂交的,而且,南亚的基因很强大,也就造成了现在的越南和现在的越南语!
来源:阿雪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