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众多学者的观点与著述为理解日本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视角。其中,明治维新及德川时代等关键时期的探讨,揭示出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复杂脉络与内在逻辑。
日本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众多学者的观点与著述为理解日本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视角。其中,明治维新及德川时代等关键时期的探讨,揭示出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复杂脉络与内在逻辑。
明治维新研究中,部分成果剥离了围绕明治维新的传说及后来建构的历史叙述。
如《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摆脱了传统史观束缚。
明治维新成功后,萨摩藩和长州藩等获胜派构建了一套相关说辞,而该研究呈现出更多视角,引领人们接近当时多面性的历史过程。
在20世纪60、70年代,史料获取不便,学者仍能得出有说服力与历史洞见的观点,实属难得。类似地,美国汉学家研究中国史时,虽在史料掌握及中文材料解读上有不足,但观点常具启发性,不能因其部分解读偏差而全盘否定。从事日本研究的美国学者如江琛等人,虽受时代局限在史料掌握上有欠缺,但观点精辟。
《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不仅摆脱传统史观,还具其他亮点。
《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
欧美学者研究汉学或东亚学,有可读性强与理论构建能力出色的特点。他们善于搭建逻辑框架,梳理事件前因后果,虽细节可能不够精确,但仍极具启发意义。
《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网罗众多先进研究,主要参考英语世界的日本研究,而英美世界的日本研究又受同时代日本学者研究影响。书中能找到日本学界关于关原之战后日本历史的主流观点,体现了对不同研究成果的吸收转化。不过,有人认为该书轴心不够明确,但作为入门导读或通史,价值值得肯定。
该书以关原之战作为当代日本或近代日本书写的起点,这一选择独特。
日本历史断代中,近世起点说法多样,关原合战是其中之一。
关原合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及军事等方面发生重大转折,开始重新统一。
德川幕府势力得到确认,德川家与丰臣家主从关系逆转。
在日本,关原合战被视为决定未来300年国运的关键战役,影响了此后两三个世纪的走向。而且,关原合战后德川时代长期稳固,明治维新时,部分人将其视为对关原之战时旧势力的清算。
德川时代,锁国令是重要议题。
德川幕府长达两三百年统治期间实施锁国令,虽对锁国程度及影响存在争议,但对日本近代影响重大。东亚近世,朝鲜、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类似锁国情况。日本通过保留通商四口,实现有策略的对外交往。与荷兰贸易更多是策略性的,日本利用荷兰人刺探情报。同时,日本从中国引入佛教、书籍等,许多中国古籍在日本得以保存。但日本禁止天主教传播,因当时天主教势力强大,威胁幕府统治。
此外,德川幕府选择锁国,在内政上是为维持和平。
关原合战后,德川家康未完全统一日本,德川家族对其他武士团仅具相对优势。
为维持休战状态,避免实力变化引发战火,幕府限制大名发展,锁国成为维持德川和平的重要基础。
德川时代还有“参勤交代”制度,用于控制大名。除个别藩外,多数藩需执行。大名每两年到江户居住一年,接受监视,妻儿作为人质留在江户。
“参勤交代”制度相关作品
这一制度限制大名谋反,还在经济上削弱大名。大名出行讲究排场,前往江户及在江户居住期间花费巨大,导致多数大名负债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明治维新的契机。
明治维新过程复杂,并非传统叙事中简单的先进与保守、开放与封闭对立。早期倒幕志士主张尊皇攘夷,受挫后转变为要求开放和引进西方制度。而德川幕府在黑船来航后,反而最早采取开放态度。明治维新150周年时,日本学界对传统史观进行重新反省。事实上,幕府并非完全腐朽保守,如幕末开明官僚政治家提出的改革方案,与后来明治政府举措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幕府最终被淘汰。明治维新很大程度上是武士阶层内战,各方争夺主导权,掺杂大量权力斗争因素。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现近代化和工业化,却走上帝国主义对外扩张道路,20世纪发展为法西斯军国主义。日本近代化道路导向侵略扩张军国主义,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交织。
从必然性看,日本作为岛国,地缘缺乏安全感,为保卫国家安全需外扩国防线。
同时,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但人口众多,对外扩张成为选择。此外,日本建立军队需要战争资源,对外扩张成为发展军队的必然途径。明治宪法设定的统帅权独立,推动了军国主义形成。
从偶然性看,日本大国崛起过程中,对国际秩序诉求变化。国内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兴起,以及施政失误等因素交织,促使部分人期待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改变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
日本国内曾出现的亚细亚主义思潮,在明治之后走向扭曲。
日本因无险可守,在帝国主义环境压迫下,产生“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观念,导致明治维新后对外战争都打着自卫口号。19世纪20世纪,帝国主义思潮盛行,国际社会奉行丛林法则。
日本国内的亚细亚主义思潮,虽有策略性成分,但现实中因彼此利害冲突及主导权问题,难以实现融合,最终结出“大东亚共荣圈”这一扭曲果实。
日本战前的国体论对其走向军国主义影响深远,极端思想导致日本人在对外行为中无视国际公理和是非对错。
以詹森为代表的美国日本研究者有独特研究源流。詹森因战争机缘进入日本研究领域,类似的还有唐纳德・基恩。
唐纳德・基恩对日本满怀热爱,研究具有很强的内在于日本的视角。
唐纳德・基恩
而詹森的研究社会科学色彩更强,相对更为客观。他们的研究为从不同角度理解日本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中国学者对日本的研究视角不同,共同丰富了日本研究的学术版图。
文本内容源自@东亚观察局的音频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