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所以有这个疑问和感慨,主要来自于最近在追的电视剧《北上》。剧中花街的那一段剧情,长达20集,主要演1988年-2008年那二十年间,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的故事。
作者 ╳林宛央●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___
我是宛央。
标题几乎已经概括了我今天想写的内容。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和感慨,主要来自于最近在追的电视剧《北上》。剧中花街的那一段剧情,长达20集,主要演1988年-2008年那二十年间,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的故事。
我觉得拍得非常真实,胡军、李乃文、萨日娜老师这些老演员也演得好,所以非常让我有代入感,我代入了剧中白鹿她们的身份,用如今36岁标准的中年女性年纪,回看了父母那一代人的中年婚姻生活。
常常会为那里头的艰难与无奈落泪,也被其中的温情打动。以我当年十几岁的心态去看《北上》这个故事的话,我应该会有一些属于青春的傲慢,对父母那一代人的婚姻选择各种看不上。
但是现在不,现在我会觉得,要体谅中年的不容易。
那天听鲁豫和Melody的播客,因为当时Melody刚离婚不久,很自然地她们就谈到婚姻问题。
Melody提到自己奶奶一辈子怀念初恋(也就是Melody的爷爷,因为早逝,奶奶后来又结婚),说其实那是不客观的,因为她奶奶和爷爷根本没有经历过足够长的婚姻,尤其是婚姻最难的一部分——中年婚姻。他们没有经受过这种考验,所以才会无限放大20来岁时的美好。
Melody说,可是中年婚姻是很不一样的。
我现在当然很认同这句话了。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一直说我妈是神仙妈妈,我人生中的最大的运气之一,就是有我妈这种极具爱人天赋的妈妈。
可是,我要老实说,我妈在40岁前后那几年,脾气差到我曾经完全不理解。可是她从不和我们讲她经历的事,我妈是一个从不抱怨的人,所以很多年来,我一直想要自己寻找我妈那几年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
直到我看了《北上》。
因为《北上》里有一个人很有我妈妈的影子,那就是谢望和的妈妈梁姐。剧中梁姐为了扛住家庭经济,去干很多男人都觉得辛苦的活——开大货车。有一段剧情是,她在开长途车的过程中,遇到色狼搭档,打跑了色狼后,自己一个人硬撑着在雨夜开完了那一趟车,回家后看到自己老公又是喝酒解闷,又是见义勇为冒险救溺水之人,她崩溃了,骂自己老公那么有能耐怎么不知道保护一下自己老婆。
整部剧,梁姐只有这一次崩溃。因为她内心的委屈与恐惧在那个雨夜积攒到了顶峰。
我在这个瞬间,落泪了。因为想到我妈,我妈在她的40岁时,也和梁姐一样为了家里日子好过,做过很多男人都嫌累的活,比如建筑工,比如给大货车卸货。和梁姐一样,外面受了再多委屈,回家面对孩子,绝口不提,哪怕和我爸吵得天翻地覆,我们一出现,立马换一张笑脸。
我以前对我妈的委屈多少有点缺乏想象力,可是看到了梁姐,我妈那些年的艰难,在我面前一下子变得非常具体,就像售楼部的实体样板间一样,她的中年岁月一一展览在我的面前。
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家庭,一旦日子不那么宽裕,婚姻生活也是会被严格考验的。所以《北上》里,有三对夫妻,包括谢望和家,有差不多五六年,恨不得天天打。有的是女的打男的,有的是互相摔东西,还有的是男的一喝了酒就控制不住动手。
这种婚姻,如果按照讨好观众的拍法,或者为了迎合一些价值观,肯定是必须离婚啊。可是,剧中其中一个主角邵星池拼了命想要带自己妈妈走,他的妈妈放弃了。原因是,婚姻里面的感情是很复杂很复杂的,星池只看到父母之间的怨,没看到父母之间的恩。
总之,剧中看起来最该离婚的三对都没离。反而后来因为各自熬过了最难的阶段,重新拥有了奇异的和谐与平静。
这是我很喜欢《北上》的一点,只展现、不评判,以及不管是对剧中哪个人物,编剧都没想造神,刻画起他们的人性阴暗面,比谁都狠。
比如谢望和对成功极度追求背后的冷血。
也比如整部剧看起来好像最接近好男人形象的周宴临(周海阔的爸爸),也有他的自私之处。
李乃文饰演的周宴临和童蕾饰演的罗之梅看起来是最没必要离婚的一对。周家开着大饭店,经济条件比较好,家里没有婆婆,周爷爷又是一个人品脾气都特别好的人,所有人都觉得罗之梅的日子是过得最好的。
可是罗之梅觉得快要呼吸不过来。因为她是演员,她从前学戏苦练了很多年,就是为了能够一直站在舞台上,她觉得只有在演戏的那一刻她才是活着的。
后来在北京遇到周宴临,她结婚生子,为此放弃了北京,放弃了自己的演员生涯。孩子十几岁后,她决定不再忍耐,坚持要出来演戏,横店机会变少,她就去北京。但是,得到的是不理解,周宴临不希望她去演戏,也完全不愿意为了她去北京,理由是在北京他不快乐,花街是他的家,他的根,让他觉得快乐、自在。
最后,他们离了婚。她去北京继续她的演员梦想,他留在花街继续做他的淮扬菜。
这一对,我既理解,又不理解。我和我老公一起追的这剧,我妹周末来玩的时候也会陪着看一会儿,然后我们三个人在家看到他们真离的时候,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说:“这婚是非离不可吗?感觉不是很有必要啊。”
我老公的意思是家乡随时能回,梦想实现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为什么一家人不能先一起去北京(反正他们家孩子也考到北京读书了),女的实在没戏可演的时候再回来不就行了。家永远都在,戏又拍不了一辈子。
我妹的意思是,之前女的已经牺牲十几年了,现在就应该换男的牺牲了。这男的不行。
我的感觉是,人到四十多岁了,又不是非要天天黏在一起。何必离个婚,谁愿意干嘛就干嘛不就行了,罗之梅想去哪演戏就去哪演戏,周宴临顾好家,在花街做自己的大厨不就行了,多简单的事,离婚多折腾。
可是,周宴临就是提出了离婚。这是非常写实的一笔,那个年代的男性,总还是比较传统的,天然地认为女性应该是为家庭牺牲的那一个,当女性不愿意牺牲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反应是,那既然如此,婚姻就不应该保护这种女性。
编剧一点都不吝啬表现周宴临这种传统的自私。
可是,周宴临又绝不是无情之人。后来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拒绝了,理由是他放不下罗之梅,要等罗之梅回来,他很清楚如果罗之梅回来了,而他再婚了,他一定会后悔。
宁可这样苦等(当然也算是一种牺牲),也不愿意主动地配合她、鼓励她做一个不必牺牲的女性,其实时代与价值观束缚的也不仅仅是女性,同样包括男性。
是谁说的来着,除了生与死的痛苦,其实现在人类最大的痛苦都是价值观带来的。这在周宴临身上表现得太明显了,他的婚姻与爱情都可以献祭给价值观。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愚孝呢。
想起好朋友甘北刚刚发的一条朋友圈,她说,不被价值观推着走,做什么都会轻松。
是的,是非与底线,快乐与自我实现,都比所谓价值观要更重要。
回到本文主题,希望每一种婚姻的结局,都不要被所谓的价值观决定。
本期作者:林宛央。。潇洒派生活者,畅销书作者,未来知名编剧。一个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却过得比谁都潇洒的姑娘。忌矫情,治拎不清,喜欢你的不盲从。。
来源:丫丫红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