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 | 内有干货!宝宝睡不好该咋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0 18:50 4

摘要:在我国,约30%的儿童正经历睡眠障碍——他们可能彻夜难眠、频繁夜醒、夜惊。当深夜轻抚孩子汗湿的额头,那些睡不好的夜晚,正在悄悄偷走他们的健康。许多父母因孩子的睡眠问题感到非常焦虑和疲劳,甚至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

3月10日凌晨3点50分,3月龄的宝宝豆豆又睡不着觉,开始大声啼哭……

一周的睡眠不足,已经让新手爸妈豆妈和豆爸处于焦虑崩溃的边缘。

于是,他们一大早就来到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就诊。

经过BISQ问卷等一系列测评,发现原来是豆豆的睡眠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到行为干预方法后,豆爸和豆妈收获颇丰……

3月21日是国际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

在我国,约30%的儿童正经历睡眠障碍——他们可能彻夜难眠、频繁夜醒、夜惊。当深夜轻抚孩子汗湿的额头,那些睡不好的夜晚,正在悄悄偷走他们的健康。许多父母因孩子的睡眠问题感到非常焦虑和疲劳,甚至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

睡眠问题远不止“困倦”这么简单。研究表明,长期睡眠障碍可能损伤儿童大脑发育、诱发情绪障碍,甚至与肥胖、免疫力下降直接相关。

这篇科普文章干货满满,让我们一起揭开“睡渣宝贝”背后的真相。

认识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儿童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心理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降低。

(一)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

觉醒混淆:通常在睡着后2-3小时内发作,也可能发生在孩子试图从睡眠中觉醒时。幼儿会从床上坐起来哭闹或呻吟,家长安抚无效,这种情况可持续5-30分钟。

夜惊:发作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呼吸急促、皮肤潮红、多汗、瞳孔散大、肌张力增加等,呼唤孩子也无反应。发作时间多在几分钟内,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梦魇:以恐怖的梦境为基本特征,常把孩子从睡眠中惊醒,并且孩子可以清楚地回忆起梦境内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出现呼吸暂停、频繁唤醒,鼾声如雷,呼吸费力,常伴有多汗、遗尿。

(二)睡眠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容易经常患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

代谢性疾病:部分孩子可能出现遗尿、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

伴随症状或并发症:如生长发育缓慢、营养不良等。

注意力问题:日间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明显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社交功能障碍:脾气乖戾,不合群,出现人际交往困难。

家庭影响:儿童睡眠障碍还会对家庭其他成员造成显著影响,有睡眠障碍儿童的父母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疲劳,甚至工作效率显著下降。

评估监测睡眠障碍

2017年,中国发布了《0岁~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WS/T 579-2017》,建议将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和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BISQ,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作为儿童睡眠情况的筛查工具。此外,还可以使用睡眠日记、体动记录仪、多导睡眠监测(PSG)等工具来监测睡眠情况。

孩子夜醒哭闹该怎么办?

觉醒混淆、夜惊、梦游等问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但绝大多数睡眠障碍都是自限性的,症状通常在1-2年内会自发消退。

如果夜醒发生率较低,每月1-2次,且每次发生都有明显的诱因,比如发烧、白天午睡过多,特别是孩子年幼时也有类似睡眠问题,这种情况无需就医。做好安全措施,动态观察,同时确保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长符合年龄要求即可。

如果夜醒发生率较高,没有明确诱因(如发热、无午睡等),同时家长感到十分困扰,这时可以选择行为干预、营养补充与药物治疗、仪器与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失眠治疗仪)等方法,以减少夜醒次数,促进深度睡眠。

家长可以这么做

现有的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把行为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同时,要分析孩子睡眠问题的特质,结合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家长的接受程度来选择具体的行为治疗方法。

良好入睡环境:保持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不要频繁地变换宝宝的睡眠环境。培养昼夜分明的作息习惯,白天睡觉时室内光线明亮,正常家庭活动的声音无需刻意避免,让宝宝适应日常生活的声响;夜晚则要光线暗淡,尽量减少噪音干扰,为宝宝创造安静的氛围。

固定的睡前仪式:可从婴儿满6~8周开始,安排固定有序的3~4项睡前活动,比如盥洗、抚触、讲故事、听摇篮曲等,活动控制在20~25分钟内,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安静状态。

分床睡过渡到独立入睡:推荐婴儿与成人同屋分床睡;幼儿期可逐渐从婴儿床过渡到小床,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睡。独立入睡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学会“自我平静”是婴幼儿情感发育的重要过程。

定时提前唤醒:在对儿童夜醒规律详细记录的基础上,在常规夜醒前15-30分钟,轻拍唤醒儿童,再让其重新入睡,从而减少常规夜醒、夜惊等问题的出现。

营养素及药物的补充:部分因铁元素缺乏而导致的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可以适当补充铁元素。褪黑素优先推荐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睡眠问题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未明确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下,不建议额外摄入营养补充剂作为改善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的干预方法。

每一个安眠的夜晚,都是孩子奔向未来的第一步。儿童时期的高质量睡眠,是未来身心健康最隐秘的基石。在这个全球关注“优质睡眠”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为成人敲响警钟,更要为孩子的夜晚点亮一盏温柔的灯,让孩子在梦中长出更茁壮的翅膀。

生长发育专科介绍

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科室开设儿保科门诊、矮小症/性早熟专病门诊。主要为儿童提供体格生长发育咨询与指导;体格测量与评价;身高促进;性早熟、婴幼儿乳房发育、身材矮小症、生长迟缓、肥胖症等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医生简介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第一届健康统计专业常务委员,甘肃省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省级妇幼保健专家组成员。擅长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性疾病诊疗、儿童发育行为问题的疾病诊疗及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铅中毒防治、厌食症等儿童营养性疾病和遗尿症、多动、抽动、儿童心理等儿童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对儿童体格与智能的健康发育、科学的营养及喂养、语言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有独到之处。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 主任医师

擅长佝偻病、贫血、喂养困难、营养不良、厌食症、生长发育障碍、铅中毒防治等儿童营养性疾病和儿童多动、抽动、遗尿症等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治,以及高危儿随访和早期干预。对儿童营养及喂养、生长发育的评估与指导也有独到之处。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一部 主治医师,内分泌与代谢病硕士

李婷婷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保健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西部协作组第一届委员,甘肃省营养学会分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童临床工作近十年,擅长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肥胖、青春期发育问题、甲状腺疾病等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治。曾赴上海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儿童保健和小儿内分泌,发表SCI文章5篇,国家级和省级文章3篇。

来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