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大崩盘”:百亿债务压顶,工资不如最低标准,谁来买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0 19:17 2

摘要:今年四月开始,一场清算哪吒的讨债活动在全国蔓延。从上海到桐乡,哪吒汽车总部被愤怒的供应商围堵,研发团队被集体解散,就连在职员工的工资也被拦腰砍断,甚至不如上海最低工资标准。

哪吒汽车“大崩盘”:百亿债务压顶,员工工资不如最低标准,谁来买单?

昔日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哪吒,正经历一场生死时速的大逃亡。

今年四月开始,一场清算哪吒的讨债活动在全国蔓延。从上海到桐乡,哪吒汽车总部被愤怒的供应商围堵,研发团队被集体解散,就连在职员工的工资也被拦腰砍断,甚至不如上海最低工资标准。

伴随讨债风暴而来的,是更深层次的经营危机。

首当其冲的是销量断崖式下跌。曾经月销过万的明星车型,如今销量腰斩,库存堆积如山。哪怕管理层亲自下场直播带货,也只换来了网友的无情嘲讽。

与此同时,曾经力挺哪吒的供应商们也开始翻脸,纷纷上门讨债。

上海总部门口,物流公司拉起横幅,要求哪吒结清欠款。

桐乡总部更是一片狼藉,供应商们打着地铺,吃住在公司,誓要讨回血汗钱。

曾经将哪吒视为技术先锋的员工们,如今也成了被抛弃的“弃子”。

研发团队被“优化”的消息不胫而走,200多名工程师一夜之间失业。留下的员工也人心惶惶,工资一降再降,到手的钱还不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就连离职员工的补偿金也成了空头支票,说好的“N+1”,却要等到猴年马月。

不得不说,成为众矢之的的哪吒,正一步步滑向深渊。

哪吒员工讨薪,供应商上门要债

3年前,有人在脉脉上提问,如何评价哪吒汽车?

当时的高赞回答是:“PPT造车,迟早暴雷。”

没想到一语成谶,随着造车新势力泡沫破灭,哪吒成了“欠债大户”,员工和供应商成了最惨的“接盘侠”。

自4月初以来,全国各地针对哪吒汽车的讨债事件愈演愈烈,包括上海总部被供应商围堵,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集体讨薪;桐乡总部被供应商打地铺讨债;研发团队被集体解散,员工补偿金迟迟不到位。

哪吒汽车的员工们,这几个月也是过得提心吊胆。在职员工工资被砍半,离职员工的补偿金也遥遥无期。哪吒汽车正遭受“双重打击”:员工讨薪、供应商讨债。

一位心灰意冷的员工表示,自己刚入职哪吒时,公司还承诺高薪高福利,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变了天。工资一降再降,到手的钱还不够交房租。

员工们为了维权,想出了各种办法。

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是最常见的手段,#哪吒汽车欠薪#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当然,对于一家“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公司,舆论压力根本不算什么。于是员工们纷纷选择“离职”,试图及时止损。

不过离职也并非易事。

说好的“N+1”补偿金,却要等到5月底才能发放。更让人气愤的是,离职员工的工资竟然按照上海最低工资标准(2690元)发放。

除了这些“被动挨打”的员工,还有不少供应商直接堵在哪吒汽车总部,要求结清欠款。

一位参与讨债的供应商说,过去一个月,他们已经多次上门讨债,但哪吒汽车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供应商们的焦虑给哪吒汽车带来的最大危机是,让本就岌岌可危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有人专门统计了哪吒汽车的债务情况,发现其拖欠供应商的款项高达百亿元。

有哪吒汽车的员工直言:“在我看来,这家公司已经没救了。”

内部大清洗,外部被围剿

很多人觉得哪吒汽车的危机只是暂时的资金问题,只要融到资就能起死回生。

事实上,哪吒汽车的危机远不止于此,内部管理混乱、战略失误、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早已埋下祸根。

哪吒汽车在中国面临的不仅是资金压力,还有造车新势力的全面围剿。

战略摇摆不定,B端C端两头不讨好

哪吒汽车最初的定位是“为人民造车”,主打性价比,主要面向B端市场。

随着B端市场竞争加剧,哪吒汽车又开始转向C端市场,试图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这种摇摆不定的战略,让哪吒汽车在B端和C端市场都失去了优势。

从产品布局来看,哪吒汽车的产品线过于单一,缺乏爆款车型。

哪吒GT作为一款小众跑车,销量惨淡,不仅没有提升品牌形象,反而拖累了整体销量。而原本计划推出的大七座SUV项目,却迟迟未能落地。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凭借“奶爸车”定位,在家庭用车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蔚来汽车则通过高端服务和用户运营,赢得了用户的认可。

营销昏招频出,高管“网红化”适得其反

哪吒汽车在营销方面也昏招频出。

前CEO张勇过于热衷于“网红化”营销,频繁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争议言论,不仅没有提升品牌形象,反而引来了不少负面评价。

现任CEO方运舟虽然是技术出身,但在市场营销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哪吒汽车的营销活动缺乏亮点,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当哪吒汽车还在为销量发愁时,竞争对手们却在不断推陈出新。

比亚迪的“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车型持续热销,问界M7和M9凭借华为的加持,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哪吒汽车4月份的销量仅为9017辆,同比下滑超过20%。

原本哪吒汽车有机会通过降价促销来提升销量,但由于资金链紧张,这一策略也难以实施。

内外交困,自救难于登天

关于哪吒汽车的危机,不少人觉得,只要哪吒汽车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个想法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或许适用,但对于哪吒汽车来说,却难于登天。

因为哪吒汽车的问题,不仅仅是产品和营销的问题,更是管理层的问题。

作为一家曾经备受期待的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的管理团队却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效的执行力。

前CEO张勇的“网红化”管理风格,让哪吒汽车的品牌形象受损。现任CEO方运舟虽然技术出身,但在市场运营方面却显得经验不足。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哪吒汽车的自救之路注定充满坎坷。

之前的内部会议上,哪吒汽车高层曾信心满满地表示,要在2025年实现毛利率转正,2026年全面盈利。

但目前来看,哪吒汽车要实现这一目标恐怕比登天还难。

从4月的销量来看,哪吒汽车不仅没有止跌回升,反而进一步下滑。

面对持续恶化的经营状况,哪吒汽车不得不寄希望于新一轮的融资。但45亿元的E轮融资,对于百亿债务缠身的哪吒汽车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现在,随着供应商上门讨债、员工集体讨薪事件的发酵,哪吒汽车的品牌形象已经跌入谷底。

没有消费者的信任,没有供应商的支持,没有员工的努力,哪吒汽车的未来,只剩下一地鸡毛。

曾经的“人民的希望”,如今却成了“人民的失望”。

来源:以橙汽车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