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4日,叙永县四普工作队员在开展文物调查中新发现永宁河江门段漕运遗址遗迹两处,分别为曹公祠摩崖造像、纤夫拉船遗迹。此次新发现的文物为曹震开凿河道以通航运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为此,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邀请泸州市内文博、文史专家莅叙进行实地考察论证。
叙永县永宁河漕运遗址遗迹考察
论证会在叙召开
叙永四普工作动态
3月4日,叙永县四普工作队员在开展文物调查中新发现永宁河江门段漕运遗址遗迹两处,分别为曹公祠摩崖造像、纤夫拉船遗迹。此次新发现的文物为曹震开凿河道以通航运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为此,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邀请泸州市内文博、文史专家莅叙进行实地考察论证。
3月17日,赵永康、陈凤贵、晏满玲、徐朝纲等来自泸州各领域的文博、文史专家一行冒雨实地前往江门峡开展了地表勘察,对遗址范围内现存摩崖造像、石刻纹饰、残留文字等进行了详细测绘并记录。
论证会上,赵永康教授首先对曹震开凿河道通漕运、杨升庵写诗歌颂以及川人修建曹侯庙等历史背景进行讲解,随后就现场勘察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讨论。
曹公祠摩崖造像现场目前留存条石1通,刻有“曹公祠”三字,原应位于主龛正上方匾额位置,自然因素导致其现脱落于主龛下方;断石1块,刻有“夷庚”二字,根据断石尺寸、字间距、主龛两侧凹陷尺寸及位置推断,该断石应为曹公祠两侧对联,现断裂散落在地;摩崖造像及石刻3龛,摩崖造像中人物服饰、冠帽、玉带为明代官袍,人物面容较饱满,龛内纹饰为简单回字纹,是典型的明代雕刻风格。专家就现场实物论证,结合杨升庵诗句“象马边隅通贡道,蛟龙窟宅奠夷庚”,初步推断此处祭拜之人为曹震。
同时在北距曹公祠10米位置存有纤夫拉船遗迹及石床,岸边留有石绞盘底盘的墨心、手把窝、脚窝窝、套绳环等痕迹。曹震疏通江门峡后,永宁河往来商贸船只增多,但永宁河水流湍急,特别是江门峡段航道条件复杂,据论证推断,该处修建石绞盘,旨在牵引船舶,帮助船只顺利通过困难地段。纤夫拉船遗迹是自明代景川侯曹震疏浚通航永宁河后江门峡古船运历史悠久的重要佐证,弥补完善了叙永县漕运历史文化的文物实物资料。
最后,专家就后续保护利用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探讨,专家们一致建议,要尽快制定详尽的保护方案,加强和周边乡镇的配合,扩大搜索范围,争取找到更多有利的文物资料印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后续的保护利用筑牢根基。
景川侯曹震凿河通航对永宁河、盐茶古道及西南水路交通史有重大历史意义,其推动了川南与云、贵的商贸往来,开拓边区贸易,使永宁后来成为四大盐岸之一“永岸”。永宁河江门段漕运遗址遗迹的面世,一是丰富和深化了学界对永宁河漕运文化的认识;二是有助于加深学界对于永宁河流域与其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认知研究;三是有助于解决对永宁河漕运文化内涵、断层研究等关键性的问题。
智慧导览系统
@叙永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来源:袁瑟辉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