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婷婷,四川茶小白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以来先后荣获蒙山茶叶市场首届民间斗茶大赛最优奖、第五、六、七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黄芽类金奖、第六批雅安市名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雅安市名山区巾帼建功标兵、雅安市名山区三八红旗手,20
白婷婷,四川茶小白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以来先后荣获蒙山茶叶市场首届民间斗茶大赛最优奖、第五、六、七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黄芽类金奖、第六批雅安市名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雅安市名山区巾帼建功标兵、雅安市名山区三八红旗手,2024年四川省乡村文旅带头人。2025年茶小白茶空间被评为名山区优秀茶空间。一个个荣誉见证着她和企业的成长,企业被评为返乡创业明星。
茶香浸润的童年
血脉里的传承
1979年,白婷婷出生在四川雅安名山——这片被茶香浸染千年的土地。她的家族世代与茶为伴,父亲白朝清是当地知名的制茶师傅,茶园里的晨雾、炒锅中的茶香、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构成了她童年的底色。6岁起,她便跟着父亲在茶园穿梭,看春芽初绽,学指尖采茶的“一芽一叶”;10岁时,父亲将她的手按在滚烫的炒茶锅边,教她感受“杀青”的温度:“茶是有灵气的,手要稳,心要静。”这份言传身教,让她早早明白:茶不仅是生计,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使命。
扎根茶园
从承包35亩茶园到创立茶厂
1998年,19岁的白婷婷进入雅安市名山区国营蒙山茶场工作。面对传统茶场经营模式的困境,她主动承包35亩茶园,白天在茶园记录茶树生长规律,夜晚研究加工工艺。2000年,她跟随父亲系统学习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从“三炒三揉”到“做形提香”,每一道工序都需精准把控温度与火候。一次因火候失误导致整批茶焦苦的经历,让她痛定思痛,连续半个月吃住在车间,最终悟出“看茶制茶”的灵活技艺。
2004年,她与父亲共同创办红鹤茶厂。创业初期,资金短缺、市场渠道狭窄,她带着样品跑遍成都、重庆的茶叶市场,甚至因过度劳累晕倒在途中。但凭借对品质的坚持,茶厂逐渐打开销路,成为蒙顶山茶原料的重要供应商。父亲常感慨:“这丫头,比我还倔!”
破局与创新
从“卖原料”到“创品牌”
2011年,白婷婷在川西茶叶市场开设“君得利茶叶商行”,却发现蒙顶山茶长期陷入“好茶无名”的困境。一次展会上,客商将她的黄芽以低价收购后贴上外地品牌高价出售,刺痛了她的心:“蒙顶山茶不该只是别人的原料!”
2018年成为她事业的转折之年:从品牌觉醒到文化突围,她以蒙顶山茶为轴心开启三重变革——成立“雅安市名山区白朝清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蒙顶白家”“茶婷婷”商标,将四季风物淬炼成茶礼美学,撕去“土特产”标签;在蒙顶后山打造“伴山茶舍”,以采茶、制茶、长嘴壶茶艺体验重构消费场景,更设计汉服茶宴、千年古树品茗等“茶旅融合”课程,单条抖音视频播放量破百万,让年轻人爱上“东方慢生活”;同步开设高端分店,以紫砂壶演绎“禅茶一味”,用一杯茶串联起千年文化密码,吸引北上广深资深茶客跨城奔赴。至此,一片茶叶完成了从田间到舌尖、从商品到文化符号的跃迁,而她,正以“体验+美学+故事”的三维密码,重写蒙顶山茶的当代叙事。
非遗传承与责任担当
2008年,她拜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魏志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标准结合。2015年,父女俩登上央视财经频道,讲述蒙顶山茶复兴故事;2020年参与《走进非遗》录制,口述非遗蒙山茶传统手工技艺。
她始终铭记“茶人需有济世心”:2021年建党百年,她为100名老党员定制“红色茶礼”,茶罐上刻着“一杯蒙顶茶,百年赤子心”。2022年资助红岩乡留守儿童,不仅捐赠物资,还给孩子们讲解茶文化知识。一名女孩在作文中写道:“白阿姨说,茶苦后回甘,就像人生。”
数字化时代的茶业新篇
2023年,她创立四川茶小白茶业有限公司,以“映山川”“最烟火”“茶婷婷”等品牌进军电商。同年推出“茶艺+长嘴壶”培训课程,学员覆盖全市,甚至吸引法国留学生专程求学。2024年,她创办天逸包装,将蒙顶山茶与蜀绣、竹编结合,一款“茶马古道”礼盒成为爆款。她说:“我要让世界看到,中国茶不仅有历史,更有未来。”
从35亩茶园到茶业综合公司,白婷婷始终未改初心。清晨的蒙顶山上,她仍会亲手采下今春第一捧芽尖,指尖茶香如旧。她说:“茶是人与自然的契约,而我,只是蒙顶山的一个守约人。”
来源:雅安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