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七展室可以给孩子讲的知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03:20 4

摘要:北宋淳化三年,宋太宗赵炅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刻成《淳化阁帖》,后原版毁于大火。明代肃王朱绅尧命人以宋初拓本为蓝本摹刻成肃府本。清顺治三年,费甲铸以肃府本初拓为底本,摹刻上石,形成费甲铸本,又称“关中本”“陕西本”“西安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七展室主要陈列的是清代翻刻的《淳化阁帖》石碑。

费甲铸本《淳化阁帖》碑

一、费甲铸本《淳化阁帖》碑

1、翻刻背景:

北宋淳化三年,宋太宗赵炅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刻成《淳化阁帖》,后原版毁于大火。明代肃王朱绅尧命人以宋初拓本为蓝本摹刻成肃府本。清顺治三年,费甲铸以肃府本初拓为底本,摹刻上石,形成费甲铸本,又称“关中本”“陕西本”“西安本”。

2 、版本特点:

共计145石,两面刻字,高宽不一,每石八至十二行不等,由卜栋、卜相、张翔、张文、赵璧、杨复林等刻字,宁献功等立石。

3、艺术价值:

该帖共10卷,收录中国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间103位书法家的420件作品,涵盖帝王、名臣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名家手迹,是研究晋唐书法的重要依据,对后世书法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碑

二、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碑

1、重刻背景

北宋《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后原版毁于战火,流传下来的拓本在辗转翻刻中出现诸多问题。清代乾隆皇帝为正本清源,于乾隆三十四年敕命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等以内府秘藏初刻本为蓝本,重刻《淳化阁帖》。

2、版本特点

(1)编次调整:除帝王帖放在首卷外,其他帖完全按照时代顺序排列,纠正了原刻的编次错误。

(2)增添释文:随文添刻楷书释文,消除了临写行草书时因无释文而“抹黑练字”的情况,卷末还附有释文考异和乾隆皇帝的御制题跋。

(3)精严考据:乾隆皇帝集合满朝饱学之士进行整理考据工作,对文字和法帖数量做了精审的比对、增补、修订工作,改正了《阁帖》早在宋代就存在的编辑问题。

3、刻石情况

(1)材质与规格:镌刻在青白石板上,原石版嵌于长春园中的蕴真斋廊壁,因收藏此帖刻石而更名“淳化轩”。出土的摹帖版,面幅为90厘米×33厘米,石厚11厘米。

(2) 刻工精良:由御书处刻工佳手钩刻摹刊,刻工们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对原石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进行了精细的刻画和复刻,力求在形式和神韵上都与原石保持一致。

4、后世影响

(1)艺术价值:选本精严,来源清晰,是现存最为接近宋代拓本真貌的《淳化阁帖》,在字口清晰度和字迹神采方面表现出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教育意义:乾隆帝强调其教学参考价值,重刻的目的是提供一部带有释文和注解的教学参考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乾隆帝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

[烟花]生平经历

(1)继承皇位:雍正帝第四子,自幼聪慧,深得祖父康熙帝喜爱。雍正帝即位后,弘历被立为皇太子。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次年改元乾隆。

(2)统治前期:继续推行其父的治国政策,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清朝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康乾盛世”。

(3)统治后期:后期倚重和珅等大臣,政治腐败,贪污盛行。多次南巡,虽视察民情、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但耗费巨大。还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满、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无法摆脱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矛盾激化状态,这使得“康乾盛世”之后中国迅速地衰败。

(4)退位去世:1795年宣布退位,传位于其子嘉庆帝,自号“太上皇帝”,但仍掌握实权。1799年去世,享年89岁,葬于清东陵的裕陵。

[烟花]主要成就

(1)政治:在位期间完善军机处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使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2)经济:重视农业发展,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通过人口迁移开发边疆地区;采取恤商政策,促进商业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出现;高产经济作物流入,人口数量暴涨。

(3) 军事:多次用兵,巩固清朝疆域。平定准噶尔部、回部等边疆叛乱,统一新疆;对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进行军事征讨,维护边疆安全。

(4)文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编纂《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初的大量典籍。

(5)外交:与周边国家保持一定的外交关系,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通商请求予以拒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发展。

三、表达白头偕老的句子

以下是10句表达要与对方白头偕老的唐诗及解释:

1.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希望能找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一直相伴到白头也不分离,体现了从年轻到年老都相互陪伴的愿望。

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愿彼此如比翼鸟般恩爱双飞,如连理枝般紧密相连,表达了长久相伴、永不分离的美好期许。

3.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孟郊《结爱》:意思是两人之间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结成深刻的爱意。无论是坐着还是行走,都要系结这份爱意,让它历经百年岁月,永不消散。

4.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结发成为夫妻后,要相亲相爱,彼此信任,不怀疑对方,表达了对夫妻恩爱情深、长久相伴的期待。

5.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以女子的口吻,希望夫君长寿健康,自己也身体常健,两人如梁上燕般年年岁岁都能相见,寓意着长久相伴。

6.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佚名《女曰鸡鸣》:意思是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描绘了夫妻和谐相处、相伴到老的美好画面。

7.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李复言《续玄怪录·订婚店》:寓意两人在一起百年恩爱,心永远在一起,即使相聚千里,姻缘线也永远不断,表达了对长久爱情的美好祝愿。

8. “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才子配佳人是天生注定的,只羡慕鸳鸯能携手同老,相伴终生,表达了对像鸳鸯一样相伴白头的爱情的向往。

9. “愿为双飞鸿,百岁不相离。”——胡应麟《拟古二十首其八》:希望两人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永远都不分离,象征着对白头偕老的期盼。

10. “珠帘绣幕蔼祥烟,合卺嘉盟缔百年。”——姚勉《新婚致语》:珠帘和帘幕散发着一片祥和,祝福新郎新娘共同相伴百年,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白头偕老的美好祝福。

来源:侃侃犹太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