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 | 社会教育:建构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06:11 4

摘要:全民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且增强社会和社会各个组织内在的发展力和创造力。这是社会极其深刻的变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陶华坤 | 社会教育:建构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全民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且增强社会和社会各个组织内在的发展力和创造力。这是社会极其深刻的变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其核心目标是打破传统教育边界,通过数字化赋能、资源整合和政策保障,实现教育服务全民化、终身化和泛在化。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1.2023年教育热点:学习型社会建设。

教育是民生的第一要务,是人类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本方式。2022年9月,联合国主办的教育变革峰会大力倡导“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呼吁各国持续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2.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密不可分。

终身学习理念内涵:学习对象。终身学习注重人人皆学,人人指学习的主体是每个人,“皆”更进一步强调学习的普遍性;学习时段。终身学习涵盖整个生命周期;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增强各方面素养和能力。具备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备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学习途径。终身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在不同场合进行,包括正规学习,非正规、非正式学习。学校教育是人们最重要的正规学习形式,是学习者终身学习的基础。

3.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是“大教育”。

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穷国必得用穷的办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的口号,创造性地设想,“动员全国小学生做小先生,动员全国识字的成人做传递先生,动员全国知识分子辅导、普及、推进现代生活”。由此延展出的乡村教育实验影响深远。学习型社会建设要落实到城市、社区、单位和个人,落实到具体项目、工程、工作、活动中。这就要求各地、各校、各单位必须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单位一策”,结合实际灵活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在实践中弘扬特色、创新发展。共商、重构、创新知识结构。

二、人人皆学: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11月10日,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呼吁国际社会重新思考学习的基本问题,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在哪儿学和何时学”,将激发新一轮终身教育与学习的变革。

1.强调终身学习的人文主义关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等报告,将个体终身学习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拓展和深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义。日本1990年颁布《终身学习振兴法》,韩国1999年颁布《终身教育法》,法国2004年颁布《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法》,保障国民享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建立开放、包容和可持续的学习型社会。芬兰注重教育公平,设置面向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俱乐部,为失业者提供免费文化教育服务,使不同种族、肤色、身份、年龄的人都能获得学习资源。

2.全民终身学习“泛在可及”。

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是超越课堂和书本的宽广学习。举办“书香楼宇”读书活动,开设“白领学堂”,打造“泛在可及”的全民终身学习路径,探索“远近皆宜”市民学习方案:成立社会学习点和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拓宽市民学习路径。开设感悟生命系列讲座,将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社会正能量渗透于公益讲座。阅读日、学习节、老年艺术节和一街一品特色品牌,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好去处。健全职工教育体系、教育培训服务基地,优化全民终身学习生态。

3.教育新模式: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老年教育不是单纯知识教育,技能传播,提高老年人整体素养,对老年学习者来说,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更是老年教育的根本目的。随着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将成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有效载体。设计“互联网+智慧+生活+兴趣+艺术+养老+育儿”系列课程,营造“智能e时代,银龄新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一种技术、政府、企业、社区、志愿者、老年人多主体支撑的老年教育新模式。

三、学习即生活: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

全民终身教育战略:理念创新。遵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理念: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举措创新。开拓新的教育边界;方法创新。走出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

1.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全民终身学习是所有人基于自身各个生活阶段需求,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的行为。“全民”概念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各种生活和工作状态,由此产生生存与健康、升学与就业、工作与社交、自我提升与实现等各种学习需求。全民终身学习给社会教育资源供给提出了极高要求,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一项极其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参与。

2.新时代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让因材施教变成现实。社区教育作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必要环节,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社区教育服务重心下移,做好“百姓身边的教育”。强化以区县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主体,居(村)委会学习点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中小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市民学校,以及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力量。开发“兴农讲堂”“素质+技能+学历”培育,提升公民素质。让每个渴望学习的居民都有学习机会,以数字思维、数字技术支撑创新社区教育教学,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优化教育质量。

3.打造“教育大脑”。

让“大教育观”浸润全社会,塑造学习即生活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怎么看?怎么干?如何建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精准锁定、适应、激发学习者的需求。实现服务便捷化、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完成教育管理平台智能升级,提升教育管理与治理的科学性、时效性和规范化。强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技术优化,完善教育基础、资源、师生及行为等数据库。聚焦教、学、研、管、评等核心业务,建立系统、科学、智能的数据分析、挖掘与评价模型,有效支撑扁平化精细管理和高效决策。

来源:教育专家话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