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村赵二叔种地35年 改种金银花遭邻居嘲笑 三年后全村跟着他致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0 14:45 3

摘要:村里人都叫他赵二叔,其实他有个正经名字——赵长林。这个名字写在村委会墙上的光荣榜上,已经褪了色,连他自己都快忘了。

村里人都叫他赵二叔,其实他有个正经名字——赵长林。这个名字写在村委会墙上的光荣榜上,已经褪了色,连他自己都快忘了。

夏天的河湾村闷热得很。赵二叔家门前的老槐树底下,几个老头围坐在一起下象棋,茶碗里泡着劣质茶叶,上面漂着几片枸杞。

“输了啊,老赵,又输了。”王大爷咧着嘴笑,露出几颗黄牙。他把赵二叔的将军吃了,随手扔进已经裂了缝的木盒子里。

赵二叔也不恼,摇着蒲扇,眼神却不在棋盘上,而是看向远处自家那片地。

“二叔,听说你家地不种粮了?”李三爷突然问道。

棋盘边的几个人立刻来了精神,纷纷扭头看向赵二叔。村里人闲着没事最爱打听别人家的事。

“嗯,改种金银花了。”赵二叔语气平淡,好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金银花?”王大爷一愣,“那不是药材吗?咱们村谁家种过?”

赵二叔没吱声,从裤兜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红双喜,抽出一根,手有些抖。自从老伴走后,他抽烟的次数明显多了。

“城里人都喝金银花茶,说是去火。”赵二叔点燃烟,深吸一口,“我想着,与其种地挣那点辛苦钱,不如试试这个。”

王大爷嗤笑一声:“老赵,你种了一辈子地,突然改种花,不是胡闹吗?”

“就是,咱村种地就种粮食,种那些花花草草能当饭吃?”李三爷也跟着说。

赵二叔没接话,只是抽着烟,任由烟灰落在磨得发亮的裤子上。

那天晚上,赵二叔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房子墙角有蟋蟀在叫,电风扇转了一半突然停了,又咔嚓一声自己转起来,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塑料相框,是他和老伴的合影。相框已经泛黄,照片里的两人站在地头,背后是一片金黄的麦田。那是十五年前的照片了。

“老赵啊老赵,你这是何必呢?”赵二叔自言自语。

他起身,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皮箱,打开后翻出一个布包。布包里是一沓资料,全是关于金银花种植的。有些纸边已经卷起来了,看得出来翻过很多次。

这些资料是去年儿子回来时带给他的。儿子在城里一家药厂上班,说金银花市场前景好,种了能挣钱。赵二叔起初没当回事,只是把资料收起来了。直到今年开春,他才下定决心要试一试。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都看到赵二叔在地里忙活。以往这时候,地里应该播种玉米或者高粱,但赵二叔却在整地栽苗。

“赵二,真改种那花啦?”路过的村民好奇地问。

赵二叔点点头,擦了把额头的汗。七月的太阳毒辣,汗水浸透了他的背心,留下一片片盐渍的痕迹。

“也不知道你咋想的,种了一辈子地,种出经验来了,非要改。”村民摇摇头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赵二叔几乎整天都在地里。金银花是多年生藤本植物,第一年需要搭架子引蔓向上生长。赵二叔用竹竿和铁丝搭了一个个简易的架子,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帐篷。

村里人路过他的地时,总会指指点点,有的甚至直接劝他:“二叔,趁着还不晚,改回来吧,种这玩意儿,万一卖不出去咋办?”

赵二叔只是笑笑,不多解释。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只是既然决定了,就不想半途而废。

最让赵二叔烦心的是村里的李二狗。这小子从小就调皮,现在混成了村里的游手好闲者。一天,赵二叔在地里除草,李二狗带着几个人在地边上大声嘲笑。

“看看,赵二叔种的是啥宝贝呢,金银花?怎么不种金元宝呢?”李二狗怪声怪气地说,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赵二叔当没听见,继续埋头干活。回到家,他拿出手机——这是儿子去年给他买的,还教他用微信和视频通话。他翻开相册,看着自己拍的金银花苗,又看了看儿子发来的种植指南。

“坚持就是胜利,爸。”儿子在电话那头说,“第一年可能不太理想,但是金银花生命力强,管理得当的话,第二年就能有好收成。”

第一年的收成确实不理想。金银花虽然开了,但产量很低,而且由于赵二叔技术还不够娴熟,采收和晾晒都有些问题,导致品质不高。

卖出去的金银花只换回了几百块钱,还不如种粮食。

村里的闲言碎语更多了。

“我就说嘛,瞎折腾!”

“种地还是得种粮食,这些花花草草,城里人一时兴起买一点,风头过了谁还买?”

赵二叔不作声,只是更加勤奋地钻研技术。他加入了儿子推荐的一个种植群,里面都是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他不会打字,就用语音一句一句地问。开始群里的人嫌他罗嗦,后来看他执着,也都耐心地教他。

第二年春天,赵二叔家的金银花长势喜人。那些去年栽下的小苗,如今已经爬满了架子,嫩绿的叶子间点缀着黄白相间的花苞。

“二叔,你这花看着挺好啊。”村支书路过时说道。

赵二叔难得露出笑容:“嗯,今年应该能有好收成。”

五月初,金银花陆续开放。赵二叔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趁着花朵刚刚绽放、花蕊里的露水还未蒸发时采摘。这时的金银花香气最浓,药效也最好。

采下的花朵要立刻晾晒。赵二叔将晾晒架搭在院子里向阳的地方,还盖上一层纱网防虫。待到花干得恰到好处,他便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装进透气的布袋中。

村里人路过他家,常见他在院子里忙碌。有人问他花卖给谁,他就说有固定的收购商。

“真的假的?收多少钱一斤?”

赵二叔笑而不答。其实儿子已经帮他联系好了药厂,按品质分级收购,价格比市场上高出不少。

六月底,第一批金银花卖出去了。当赵二叔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沓钱时,连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一批花卖了八千多元,比他种一年的粮食还要多。

“赵叔,您这是发财了啊?”邮递员小李惊讶地说。

赵二叔赶紧把钱收好:“别瞎说,就是辛苦钱。”

小李一走,村里就传开了赵二叔种金银花挣了大钱的消息。有人信,有人不信,但都对此事颇感兴趣。

“老赵,听说你那花卖了不少钱?”晚上在村头乘凉时,王大爷问道。

赵二叔淡淡地”嗯”了一声,没多说。

“真的假的?多少钱一斤啊?”李三爷凑过来。

“看品质,好的能卖到七八十一斤。”赵二叔说。

“啥?那么贵?”几个老头惊得瞪大了眼。

赵二叔点点头:“城里人喜欢喝花茶,药厂也需要,我儿子说,只要品质好,不愁卖。”

这一下,村里人的态度开始转变。先前嘲笑最欢的李二狗,悄悄来找赵二叔,问他金银花怎么种。

“二叔,我看你种得挺好,能不能教教我?”李二狗搓着手,难得这么客气。

赵二叔没有计较他先前的嘲笑,详细地告诉他种植要点和注意事项。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向赵二叔请教。

第三年,河湾村有十几户人家开始种植金银花。赵二叔成了村里的”技术顾问”,逢人就讲如何提高金银花品质,如何科学管理。

这一年,赵二叔的金银花进入了盛产期。三亩地的收入达到了五万多元,是种粮食的十倍不止。村里跟着种的人家也都有了不错的收入。

村委会开始重视这个产业。村支书组织大家开会,决定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金银花专业村”。

“要感谢赵二叔给我们带来了这个致富门路。”村支书在会上说,“以后大家有技术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赵二叔坐在那里,有些不好意思。他想起三年前那些质疑的声音,又想到现在村里焕然一新的景象,心中既欣慰又感慨。

会后,村支书特意留下赵二叔聊天。

“二叔,你这次立了大功啊。”村支书笑着说,“县里要来考察咱们村的金银花产业,到时候要请你做介绍。”

赵二叔摆摆手:“我哪会说那些,你找别人吧。”

“别人不行,必须是你。”村支书拍拍他的肩膀,“对了,村里准备设立产业基金,帮助更多村民加入种植,想请你当技术指导,每月有补贴。”

赵二叔愣了一下,随后点点头:“行,不过补贴就不用了,能帮大家我很高兴。”

回家路上,赵二叔遇到了王大爷。三年前正是王大爷带头嘲笑他种金银花。

“老赵啊,真有你的。”王大爷拍着赵二叔的背,“想不到你这一试还真成了,带着全村人都富了。”

赵二叔笑了笑:“其实我当初也没把握,就是觉得总要试试。”

“你这人啊,就是胆子大,敢想敢干。”王大爷感叹道,“要是我们都跟你一样,早就富了。”

走到家门口,赵二叔停下脚步,望着远处成片的金银花田。夕阳的余晖洒在花田上,偶尔有蜜蜂在花间飞舞,整个画面宁静而美好。

他想起老伴曾说过的话:“老赵啊,你这人就是太死脑筋,总按老路子走,日子能有啥变化?”

如今,他终于做出了改变,而这改变不仅仅影响了他自己,还影响了整个村子。

晚上,赵二叔给儿子打电话,告诉他村里的变化。

“爸,我就说您老人家有魄力吧?”儿子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当初要不是您坚持,哪有今天啊。”

赵二叔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也是运气好。要不是你给我提供了资料和销路,我也做不成。”

“下个月我回去,带您去市里转转,顺便看看那些金银花加工厂,以后咱们村可以考虑深加工,价值更高。”

挂了电话,赵二叔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看着满天星星。老房子的墙角依然有蟋蟀在叫,却不再让他辗转难眠。

他想,人这一辈子,走老路安稳,走新路风险与机遇并存。重要的不是选择哪条路,而是选定了就坚持走下去。就像他种了一辈子地,突然改种金银花,开始困难重重,但坚持下来,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夜深了,赵二叔起身回屋。经过门廊时,他看到墙上挂着的那张全家福,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但笑容依然温暖。照片下方是老伴生前种的一盆兰花,如今由他精心照料,长势喜人。

“老伴,你看到了吗?我不再是那个死脑筋的老赵了。”他轻声说道。

屋外,金银花田在夜色中沉睡,等待着明日的阳光再次唤醒它们,继续书写河湾村的致富传奇。

三年前,当赵二叔第一次把金银花苗栽进土地时,没有人相信这个种了三十五年粮食的老农能从中找到财富。三年后,整个河湾村都因为他的坚持而改变。

有时候,成功就是这样简单而又不简单——敢为人先,坚持不懈。

来源:魔法师戴利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