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记》中的智慧,仿佛遥不可及,却在每一个细节中闪耀着光芒。古人的言辞穿越千年,以无比的深度和容量,汇聚成生活的真谛。
《史记》中的智慧,仿佛遥不可及,却在每一个细节中闪耀着光芒。古人的言辞穿越千年,以无比的深度和容量,汇聚成生活的真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古人明白,世间的喧嚣,只不过是为了利益而驱动。我们在繁忙的日常中,不妨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无需多言,自然有人被其美丽吸引。做人亦是如此,真诚与正直是最好的传播者。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切事物都有其命运,珍惜眼前的所有,不忘初心。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舌尖上的利刃,能够摧毁一切。语言的力量,往往微妙却深远,谨言慎行为上。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果断决策,是治愈混乱的良药。不让犹豫成为行动的瓶颈。
古人教会我们,以平静的心态看待纷乱的世界,用智慧的眼光审视人生的起伏。愿每句名言都能点亮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行走在世间的明灯。
01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译文:得到了并不过分欢喜,丢弃了也不觉得遗憾。这句话体现了对得失的豁达态度,告诫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
02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译文:家境贫穷时希望有一位贤惠的妻子来操持家务,国家动荡时希望有一位贤良的宰相来辅佐朝政。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对贤能之人的渴望。
0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这句话说明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
0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贵种吗?这句话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精神,鼓励人们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05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
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译文:洗澡不一定非要到江海中去洗,主要的是能去掉身上的尘垢脏物就行;骑马不一定非要骑名马千里驹不可,主要的是能跑得快跑得远就行。这句话强调了实用主义,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追求外在的形式。
0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这句话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07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
译文: 事前不考虑成熟,事后将有灾祸临头,那时对它将怎么办呢?这句话强调了深思熟虑的重要性。
08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译文: 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取得成功;做事信心不足,就不会产生功效。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果断行动。
09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译文: 泰山之所以大,是因为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江河之所以广阔,在于不拒绝小的溪流。这句话强调了包容和积累的重要性。
10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
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译文: 欲望如果不知满足,最终会失去所欲;拥有不知满足,最终会失去所有。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知足常乐。
1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
解释: 天下人吵吵嚷嚷,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而来;天下人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而往。
1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解释: 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们有花和果实,人们在树下走来走去,便自然走出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13⃣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解释: 鸟打尽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死了,猎狗就要被烹煮着吃掉。比喻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可能会落得很惨的下场。
14⃣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出处:《史记·赵世家》
解释: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张狐狸皮,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15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解释: 应当采取果断行动时没有果断采取,贻误了时机,反而会遭受到祸乱。
16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
解释: 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自己的志趣、见地与他人不同。
17⃣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
18⃣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出处:《史记·龟策列传》
解释: 灾祸不会胡乱发生,幸福不会徒然到来。
19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解释: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
20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
释义:
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对一件事讲得十分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所以,在做事情时,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擅长的部分做到最好,正所谓:“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2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释义:做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在乎小的过错。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以大局为主,过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细枝末节,不能成就最终的大业。
22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释义:开始时出一点差错,最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如曾国藩所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事情的时候,要有大的方向和目标,但从小的地方做起,注意细节,但不能聚焦于细节。
只要方向正确,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不必苛求。
23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
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释义:人的欲望宛如深渊,如果执意前进,那将会什么都得不到;现在拥有的不知道满足,那便会连原本的也会失去。
“知止”乃是人生的大智慧。
智者,会“止欲”,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愚者,被欲望操控,永远不知足,其最终的下场只会引发祸端。
24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释义:泰山之大,在于包容细小的土石,江河之深,在于收拢所有的溪流。
孟郊曾在《赠裴枢端公》中写道:“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宽广的胸怀并不是说做到圆滑,也不是说任何事情不计较,而是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以一颗美好的心包容世间万物,做到林则徐所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5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释义: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们在入世的同时,绝不能放松自身品德的修炼,宁可德高而位卑,也不要德低而位尊。
来源:静墨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