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7年淞沪战役后,上海沦陷,杭州岌岌可危,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领导下决定迁校。1937年10月,他亲自考察建德,后经校务会、教育部通过后,全校迁往建德的梅州古镇。11月,浙大师生及浙大图书仪器等设备陆续迁到建德。
在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三江汇流之处,有一座千年古城,它便是严州古城,也称为梅城古镇,准确地说,它属于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
行走在热闹市井的古城之内,偶然遇见了著名数学家苏布青旧居、气象学家竺可桢旧居,也了解了一段关于浙大西迁建德的短暂往事。
1937年淞沪战役后,上海沦陷,杭州岌岌可危,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领导下决定迁校。1937年10月,他亲自考察建德,后经校务会、教育部通过后,全校迁往建德的梅州古镇。11月,浙大师生及浙大图书仪器等设备陆续迁到建德。
但国内形势急转直下,11月下旬,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苏州陷落,建德也不再安全。12月底,浙大又开始撤离建德,向江西吉安搬迁。
在建德的近2个月的时间,临时校舍虽然分散,但浙大师生依然保持良好的校风校纪,坚持教学,期间还创办了《浙大日报》。#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浙大西迁的往事不仅是浙江大学百年历史的一部分,同样也给严州古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严州古城仍保留着很多浙大西迁的遗迹,如竺可桢校长的旧居、苏步青旧居等。
其中竺可桢旧居内,通过实物、文史图片、场景复原等手段,全面地展现着当年西迁的艰辛与奋斗。而苏步青旧居虽然没有太多展示,但古老的建筑、岁月的痕迹依然让人感叹。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浙大师生一路从浙江至江西、广西最终到达贵州,西迁的行程跨越2000多公里,穿越数省,被称为“文军长征”。在西迁的过程中,每到一处,浙大师生都会积极地与当地民众交流,传播文化,并留下一段段佳话。
来源:智慧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