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有这些方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09:54 4

摘要:基层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以地缘、血缘和人情关系为纽带织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络,从而使监督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监督效能的发挥。有效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

学习时报

基层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以地缘、血缘和人情关系为纽带织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络,从而使监督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严重制约了监督效能的发挥。有效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以改革精神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从完善制度、文化培育、技术赋能、创新方式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让老百姓可感可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完善制度,建立“去人情化”监督机制

明晰权责清单,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熟人社会”大多讲求关系而不是原则,办事大多凭关系亲疏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建立“去人情化”监督机制,就要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操作流程,明确办理要求,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做到“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从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的生存空间。

细化监督制度,强化制度执行效力。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政府公信力。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必须完善制度体系,制定简明具体、务实管用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对象、内容、方式和责任,确保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强化制度执行,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行为严肃查处。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基层监督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将基层监督制度细化到每一个细节,把制度执行强化到每一个环节,夯实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础。

探索异地任职,减少人情关系影响。在基层治理中,人际关系犹如一张无形的网,干扰监督工作开展。本地任职干部在处理纠纷、落实政策时,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坚持原则,而异地任职干部则能摆脱地缘、血缘关系的影响,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履职。同时,要推行纪检监察干部异地交流任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情面”顾虑、排除人情干扰、防范拉拢腐蚀,动真碰硬执纪执法,加大反腐办案工作力度。

文化培育,强化法治与规则意识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教育引导干部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从严管好亲属子女,正确处理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切实把自身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党风政风社风的“窗口”,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夯实基层干部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大力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传播廉洁理念,丰富基层社会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培养和树立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

技术赋能:用数字化打破信息壁垒

建立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提升基层监督的精准度。积极发挥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从而精准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勇于打破“信息孤岛”,着力实现跨地区、跨领域、跨部门数据共享,建立健全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线索资源数据库和基层干部廉洁档案数据库,并以分类学、语义学、关联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智能处理,系统分析基层监督工作中的“症结”和“梗阻”,实现智能动态监督、实时预警提醒、快速筛选分析设置数据预警机制,将信息化监督嵌入治理体系之中。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监督的规范化。基层监督涉及面广,举报线索庞杂,信息安全是技术赋能基层监督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基层监督规范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物理隔离信息化监督平台与政务外网,依法分级分类明确监督数据的使用权限和操作规范,做到专人专权、全程留痕,构建监督数据收集存储、加密传输、分析应用等全链条安全防线,筑牢基层监督的信息安全底线。

创新方式,构建多元监督网络

有效凝聚监督执纪合力。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应在整合监督力量、凝聚监督合力上下功夫,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统筹县、乡、村三级监督监察力量,一体化发现问题、开展监督、形成震慑,不断提升监督能力和规范化水平,有效弥补基层力量薄弱、水平不高等短板。灵活运用交叉监督、联动监督、提级监督等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用制度机制挡住人情干扰,让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放开手脚大胆监督。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群众是最强大的监督力量,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必须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检举权。落实知情权,畅通群众了解情况的渠道。既要坚持“公开性”,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毫无保留地进行公开,又要坚持“请进来”,将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交给群众。扩大评议权,加强群众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评议代表的确定、评议的具体过程、评议结果的统计及公布等,都必须公开透明。保护检举权,重视群众检举问题的查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杜绝以任何形式泄露案情及举报人情况。

探索乡贤监督新模式。乡贤监督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通过重构监督主体的社会角色与互动模式,为破解“熟人社会”监督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在基层治理单元中设立“乡贤调解室”,监督员们运用“人情账”“功德榜”等传统治理资源,将监督过程转化为情感交流过程。这种监督方式既维护了“熟人社会”的面子文化,又通过“软约束”实现治理目标。(桑学成)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