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播放“666”代表婴儿失踪?记者调查揭示“保命暗语”真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09:58 4

摘要:近日,短视频平台上热传一则“医院保命暗语”指南,称医院广播中播放的数字对应不同紧急事件,如“666代表婴儿失踪”“999需立即逃离”等,引发公众关注。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此类说法是对医院内部应急管理代码的误读,相关数字仅为医疗系统内部协调使用,与公共安全事件

近日,短视频平台上热传一则“医院保命暗语”指南,称医院广播中播放的数字对应不同紧急事件,如“666代表婴儿失踪”“999需立即逃离”等,引发公众关注。记者通过多方调查发现,此类说法是对医院内部应急管理代码的误读,相关数字仅为医疗系统内部协调使用,与公共安全事件无直接关联。

根据网络流传版本,医院广播中的数字被赋予了“紧急避险”含义:

111:火灾

222:暴力伤人事件

333:群体中毒或创伤

666:婴儿失窃

999:患者心脏骤停需抢救

然而,不同博主对同一数字的解释存在矛盾。例如,“666”在部分视频中被描述为“需协助疏散”,与“婴儿失窃”含义冲突。

记者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玉环市人民医院等机构求证获悉,网传“保命暗语”实为医院内部应急响应代码,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999:浙大二院等医院用于标识心脏骤停抢救或急救演练,广播后医护人员需在5分钟内抵达现场1314。例如,浙大四院曾通过“999”广播,在3分钟内集结多科室医生抢救一名脾动脉瘤破裂患者117。

666:玉环市人民医院在2020年开展过18场“666”代码应急演练,以测试多部门协作能力,与婴儿失窃无关11450。

不同医院代码含义不统一。例如,仙居县人民医院的“999”代表启动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而浙大四院则用于多科室联合抢救。

误读成因:自媒体断章取义制造恐慌

部分短视频博主通过以下方式曲解信息:

混淆场景:将内部演练代码与公共安全事件关联。例如,医院定期演练“666”被渲染为“婴儿频繁被盗”。

忽视背景:未说明代码仅在演练或抢救时使用,且现场秩序正常。例如,浙江省多家医院在代码演练期间,患者并未受到影响。

利用信息差:公众对医疗系统运作不熟悉,易被“暗语”叙事吸引。

医院回应:代码系统旨在提升救治效率

医疗机构强调,应急代码是国际通行的管理工具,源于JCI(国际联合委员会)认证标准,旨在优化救治流程。例如:

浙大二院在2012年引入“999”代码,2015年启动203次相关应急事件,成功应对杭州“7·5”群体伤事件。

美国、加拿大等地医院也使用颜色代码(如“蓝色代码”代表心肺骤停),但含义因机构而异。

无需记忆代码:应急广播仅针对医护人员,普通患者无需采取行动。

警惕“伪科普”:通过卫健部门或医院官网获取安全知识,避免轻信网络传言。

理解专业管理:代码系统是医院标准化、专业化管理的体现,公众恐慌反而可能干扰救治。

信息爆炸时代,专业领域信息常被过度演绎。医院应急代码的初衷是挽救生命,而非传递危险信号。唯有理性看待,方能避免“保命暗语”沦为“传播陷阱”。

来源:浩瀚天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