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间8平方米的小书店,到如今拥有众多作家会员的志愿服务组织,位于莲池区红阳大街的小小书社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
孙长利正在整理图书。 受访者供图
□保定日报记者 徐月恩 见习记者 牛璐毅
从一间8平方米的小书店,到如今拥有众多作家会员的志愿服务组织,位于莲池区红阳大街的小小书社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
小小书社的牌匾以及学生的课外读物。 受访者供图
它的发起人孙长利,从一个爱书的年轻人,成长为孩子们阅读梦的守护者,用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走进小小书社,一楼摆满了各类文具、办公用品和玩具,充满生活气息。沿楼梯走上二楼,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书架上各类书籍整齐排列,从经典文学到科普读物,从儿童绘本到练习册,琳琅满目。
这里不仅是孩子们寻找知识的地方,更是梦想起航的港湾。而这一切,都源于孙长利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守护。
小小书社内的图书。受访者供图
1993年,27岁的孙长利在保定市红阳大街上开了一间8平方米的小书店,取名“小小书社”。
谈起开书店的初衷,孙长利笑着说:“那时候就是想看什么书就买什么书,卖得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收藏。”
然而,书店开张后,孙长利发现,有的孩子因为钱不够或没钱买而犹豫不决。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少要钱,甚至不要钱,只为守护孩子们爱看书的心。
“我自己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我爱看书,也能看出孩子们真心喜欢书。”这份纯粹的热爱,让他成为了孩子们阅读梦的守护者。
小小书社里年轻人正在看书。受访者供图
随着时间推移,孙长利意识到,仅仅送书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授人以渔”。
2019年,他成立了小小书社文友志愿服务队,邀请志同道合的作家和教师,为孩子们开设文学课堂。
“从一开始送书到讲课,再后来,我们的小菜园成了保定一中分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孙长利介绍道,“孩子们到那里去亲近大自然,学习如何观察、描写生活。”
小小书社成立以来,孙长利和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作家群的优势,探索出“文学+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
他们常年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文学志愿服务活动,与保定一中分校、高新区小学等15所学校开展文学共建,组织了50余场“保定作家进社区与少儿手拉手”系列公益活动,参与师生达8000余人。
2020年以来,小小书社连续4年举办“咏国风经典,品盛世文明”世界读书日活动,吸引了全市3000余名师生参与。此外,小小书社还策划了《保定红色革命故事》系列节目,在保定经济广播《书香保定》节目中开设专栏,将120个红色故事制作成100期节目播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小小书社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9年,小小书社被保定市文明办授予“年度保定市先进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20年,讲述“保定红色革命故事”项目荣获保定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奖;2023年2月,被河北省文明办推选为“河北省先进志愿服务组织”。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孙长利和团队成员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谈起做公益,孙长利言语朴实。他表示,最初并没有“做公益”的概念,只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因影响出行,路上的石头、树杈,他会随手捡起,看到报纸上、收音机里有需要帮助的人,他会匿名捐款。
如今,小小书社的志愿服务已经系统化、规模化,但孙长利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纯粹:“学雷锋永远不会过时,只要社会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从一间小书店到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孙长利用30多年的时间,守护了无数孩子的阅读梦,是纯粹童心的守护者,也是雷锋精神的践行人。未来,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文学+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共同为建设书香保定贡献力量,用文学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