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106岁仍健在的老红军,丈夫是上将,姐夫是元帅,儿子是少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6 18:50 3

摘要:1916年,蹇先佛出生于湖南慈利县一个富商家庭。父亲蹇承宴虽是商人,但思想开明,支持子女接受教育。蹇先佛7岁入私塾,后考入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当地少有的知识女性。她的姐姐蹇先任早年参加革命,后与贺龙结为夫妻,这为蹇先佛的革命之路埋下伏笔。1934年,贺龙率红

1916年,蹇先佛出生于湖南慈利县一个富商家庭。父亲蹇承宴虽是商人,但思想开明,支持子女接受教育。蹇先佛7岁入私塾,后考入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当地少有的知识女性。她的姐姐蹇先任早年参加革命,后与贺龙结为夫妻,这为蹇先佛的革命之路埋下伏笔。1934年,贺龙率红二军团攻占慈利县城时,蹇先佛主动请缨加入红军。面对父亲的担忧,她坚定地说:“别人能当红军,我为什么不能?”

加入红军后,蹇先佛因文化水平高被分配到宣传队。她发挥绘画特长,在墙壁上绘制宣传画,用通俗易懂的标语鼓舞士气。长征前夕,她已怀有身孕,但仍坚持随军行动。姐姐蹇先任劝她休息,她却说:“战士们能走,我也能走!”

1935年11月,蹇先佛跟随红二方面军踏上长征路。此时她已怀孕六个月,却从未要求特殊待遇。过草地时,她饿得啃皮带充饥,甚至因营养不良晕倒,被战友用马驮着前行。1936年7月,在四川甘孜的茫茫草地上,蹇先佛突然临产。没有产房和医生,她躲进一处牧民废弃的土堡,由姐姐蹇先任接生。孩子出生后,她用破布包裹婴儿,继续行军。丈夫萧克给儿子取名“堡生”,纪念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最艰难的时刻发生在翻越雪山时。蹇先佛将婴儿绑在胸前,手脚并用攀爬冰坡。寒风裹挟雪粒打在脸上,她怕孩子冻伤,就把自己的棉衣撕开裹住孩子。同行的杨尚昆夫人李伯钊见状,将仅存的一斤大米送给她熬粥。这段经历后来被斯诺夫人写入《续西行漫记》,称她为“背着孩子创造奇迹的母亲”。

蹇先佛与萧克的结合充满传奇色彩。1934年贺龙部队驻扎慈利时,萧克对这位能写会画的才女一见倾心。贺龙夫妇当起“红娘”,撮合两人在1935年成婚。婚礼极其简朴:没有喜宴,只有战士们采摘的野花;没有新房,借住老乡的柴房。萧克赠予妻子的“定情信物”,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一支钢笔。

抗战时期,蹇先佛随丈夫转战南北。她在晋察冀边区负责妇女工作,组织妇女制作军鞋、救护伤员。解放战争期间,她带着刚出生的次子萧星华参加土改运动。最惊险的一次,国民党部队突袭村庄,她抱着孩子藏身地窖,听着头顶的枪声直到天亮。

新中国成立后,蹇先佛投身电力事业。1952年参与筹建新中国第一个水电站——官厅水电站时,她带着技术员徒步考察永定河,在荒山野岭中勘测地形。三年困难时期,她主动要求降低自家粮食定量,把省下的口粮送给工地工人。

在家庭中,她始终保持着长征时期的简朴作风。儿子萧星华回忆:“我上初中前没穿过新衣服,都是大人的旧衣改的。”1990年代,政府要为她修缮住房,她坚决拒绝:“老百姓住得比我们差的多的是,钱应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蹇先佛的长寿秘诀与她的革命经历息息相关。每天早晨听新闻联播,是她保持六十年的习惯;客厅墙上挂着毛主席接见她的照片,见证着那段激情岁月。2019年,103岁的她坐在轮椅上,用沙哑却坚定的嗓音唱起《东方红》,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这个革命家庭书写着跨越世纪的传奇:丈夫萧克是开国上将,2008年以101岁高龄逝世;儿子萧星华继承父业成为武警少将;姐夫贺龙更是共和国元帅。2022年,106岁的蹇先佛因新冠离世,临终前仍念叨着“要听党的话”。

蹇先佛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红军精神的生动诠释。她在长征路上用布条记录战友姓名的事迹,成为党史教育课上的经典案例;她捐赠的644件革命文物,正在金寨革命博物馆向年轻一代诉说着信仰的力量。正如她生前所说:“我们吃过的苦,就是为了后人不用再吃苦。”

这位百岁老红军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不仅在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更在于平凡岁月里的坚守初心。她的故事如同穿越时空的火炬,照亮着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