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美两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中国国防预算突破1.81万亿元,美国加速推进第六代战机NGAD研发,双方战机技术迭代与战略博弈的焦点逐渐清晰。在这场关乎未来空战主导权的较量中,中美战机的性能、体系支撑与实战能力成为关键胜负手。
暂未发现美国六代机NGAD实际图,以下图片均取自美国官网
2025年,中美两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中国国防预算突破1.81万亿元,美国加速推进第六代战机NGAD研发,双方战机技术迭代与战略博弈的焦点逐渐清晰。在这场关乎未来空战主导权的较量中,中美战机的性能、体系支撑与实战能力成为关键胜负手。
美媒官网下关于中国歼-36的收录图如下:
美媒官网下关于中国六代机歼-36的采取图
美国六代机设想图如下:
美国-柯林斯航空航天公司 (Collins Aerospace) 提出的另一个类似设计
美国第六代战机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被视为维持其空中霸权的核心,但因研发成本超支和军费缩减计划,美国空军被迫在NGAD与KC-Z隐身加油机之间艰难取舍。为保NGAD,美军或砍掉KC-Z项目,导致其加油机技术停滞,难以实现“前沿加油”战术。反观中国,两款国产六代机原型机已进入试飞阶段,且同步推进空警-3000战略预警机、运油-20加油机等配套体系,形成“多线并进”的研发格局。
分析指出,美国在六代机技术积累上仍占先机,但中国凭借集中投入和灵活机制,正快速缩小代际差距。例如,中国六代机可能集成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定向能武器等前沿技术,而美国NGAD则更强调全域协同与隐身突防能力。
美媒:中国六代机平面图
美媒:一架国家第六代载人隐形战斗机与三架无人机一起飞行的效果图:
当前,中美五代机规模对比呈现“此消彼长”态势。美国拥有183架F-22和400余架F-35,而中国歼-20数量已超200架,并以年产48架的速度扩张。尽管F-35的全球部署数量占优,但其在超视距空战和电子对抗中暴露的短板(如雷达探测距离不足)被歼-20的霹雳-15导弹(射程超400公里)和先进航电系统部分抵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歼-16、歼-10C等四代半战机已形成对美军F-15EX、F-16V的局部优势。例如,歼-16可搭载射程500公里的超远程空空导弹,直接威胁美军加油机、预警机等战略节点。
中国歼-16D图:
美媒官网:一排 F-22,NGAD 战斗机表面上设想取代这架飞机
一排 F-22,NGAD 战斗机表面上设想取代这架飞机。美国空军
空中加油与预警能力是决定空战持久性的关键。美国现役KC-135加油机依赖非隐身设计,在解放军歼-20和东风导弹威胁下生存率堪忧。若KC-Z项目搁浅,美军将被迫依赖老旧机型,而中国运油-20已实现大规模列装,并探索隐身加油技术,进一步压缩美军优势。
预警机方面,美国E-3“望楼”面临中国空警-500和空警-3000的双重挑战。后者采用数字阵列雷达和量子通信技术,可穿透强电磁干扰环境,为战机提供更精准的战场态势感知。
中国运油-20
美国近期宣布将于2025年部署“梅多兰兹”卫星干扰系统,意图通过瘫痪对手通信卫星夺取战场主动权。但中国“快舟”“长征”系列火箭具备快速补星能力,且反卫星导弹技术成熟,可对美太空资产实施硬杀伤。此外,中国在量子雷达、微波反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使美军依赖的GPS导航和隐形战机面临失效风险。
美军若在第一岛链与中国交锋,将面临火箭军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饱和打击。这些导弹射程覆盖关岛至东海,可瘫痪美军嘉手纳、安德森基地,致使其航母战斗群“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中国依托本土作战体系,可实现战机、导弹、卫星的实时协同,形成“侦-控-打-评”闭环,大幅提升战场效率。
东风-26弹道导弹
未来中美空战不仅是战机性能的比拼,更是工业产能、体系融合与战略意志的对抗。美国虽在部分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但全球部署的分散性、军费压力及国内政治波动削弱其持续投入能力。中国则凭借聚焦区域防御、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逐步构建起“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若冲突爆发,美军或将面临“远水难救近火”的困境,而中国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战胜势,仍取决于下一代战机与全域作战体系的成熟度。
对于中美军事实力,你怎么看呢?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