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高考落榜后去养猪 三年来村里人都笑话他 如今开豪车回村盖别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10:47 5

摘要:我有个表弟,小名叫旺财,整个村里除了我,估计没人记得他的大名叫李明远。

我有个表弟,小名叫旺财,整个村里除了我,估计没人记得他的大名叫李明远。

那年高考,全村就数旺财考得最好。他爸妈在集市上卖了十几年的豆腐,攒了一辈子钱就为了让他考个好大学。村口的老槐树下,支了桌麻将的几位大爷都说,旺财肯定能考上省重点。

当年的高考估分单贴在村委会那块褪色的公告栏上,旺财的名字旁边写着”598分”。

我去看他那天,他妈——我姨,正拿着一件衣服在院子里反复折叠又放下。这件衣服我眼熟,是旺财爸两年前从县城买回来的,标签都还在,说是儿子考上大学才能穿的。

“咋样了?”我轻声问。

姨手停住了,眼睛盯着墙角那个红色塑料脸盆,里面泡着一双沾满泥的球鞋。

“差两分,”姨说,“就差两分。”

隔壁老钱家的儿子考了五百四十多,已经去省城报到了,是个什么师范。

旺财躺在炕上,臂弯盖着眼睛。屋里有股霉味,那是他的高中课本堆在墙角,连着梅雨季的潮气。

“你走吧,别看我了。”他说。

出了院子,我遇到村支书的儿子小胖子,初中没毕业,早就出去打工了,据说在汕头一个电子厂。

“听说你表弟落榜了?”小胖子抽着烟问我,烟是红塔山,在我们村算高档烟。

我没答话。

“我听我爸说,让旺财去信用社上班,好歹有个铁饭碗。你姨还不愿意,说再复读一年。”

我心里一沉。旺财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去县城补习班,晚上十点多回来,后轮上绑着一卷卷试卷,沉得车子都歪了。我不忍心告诉小胖子,姨夫家的钱已经花光了,哪还有钱复读。

第二天,旺财没去补习班。我去他家,看见他坐在院子里的矮凳上,盯着那棵结了青梅的树发呆。树皮上刻着他小时候写的大学名字,字迹已经模糊了。

“不去补习了?”我坐到他旁边。

他咧嘴笑了下,是那种让人心疼的笑。

“姐,我想明白了。我不是那块料。”

我想反驳,但他摆摆手。

“我去养猪。”

“啥?”

“张大叔家那块荒地,我想租下来养猪。”

张大叔是村东头那个常年住在县城的老头,有块地荒着,长满了杂草,每年春天都是放风筝的好地方。

“你懂养猪吗?”

“慢慢学呗。”旺财拨弄着脚下的一块石头,“总比我姨去给人洗碗强。”

原来姨为了凑复读费,已经去镇上餐馆打工了。

第三天,旺财带着他爸的存折去了趟信用社,取了家里最后的两万块钱。

“我要做就做得像样点。”他说。

村里人议论开了。村口卖酱油的李婶拿手指戳着我:“你表弟这是怎么想的?考那么高分去养猪?还不如小胖子打工挣得多。”

初秋,旺财搭起了一个简易猪棚。棚顶是塑料布,四周用砖头垒了半人高,像个大号的蓝色帐篷。他跑遍了周边几个村的猪场,学习经验,挨家问价格。

第一批小猪仔是半夜送来的,十五头,白白胖胖,在卡车上哼哼叫。村东头的大黄狗冲着车灯狂吠。

我帮他卸猪仔时,看见他眼里有光。

“姐,我下半辈子就跟这些小东西混了。”

我抱着那头最小的猪仔,它在我怀里扭来扭去,鼻子湿漉漉的。旺财笑了,是发自内心的笑。

但好景不长。

十月份的一场暴雨,冲倒了一面猪棚墙。三头小猪被惊吓得挤在一起,第二天就发起了烧。

兽医是从隔壁村请来的,头发花白,拎着个旧皮箱。看了猪后,他皱着眉摇头:“这猪救不了,得隔离,不然全感染了。”

旺财咬着牙把那三头猪拉到山坡上掩埋了。回来时,衣服上满是泥巴,但他眼睛是干的。

村口的大爷们看见他,呵呵笑着:“这不是高考状元吗?怎么,大学教授现在也穿这身了?”

旺财低着头匆匆走过。

年底临近,第一批猪该出栏了。但行情突然变差,猪价跌到了谷底。二十块钱一斤的猪肉,旺财只能卖到十六。

“亏大了,”张大叔摇着蒲扇说,“这孩子不懂行情,赶上猪周期了。”

我去看他,他正给猪圈消毒。脸黑了一圈,手上全是茧子,身上有股刺鼻的消毒水味。

“没事,我撑得住。”他擦擦汗说,“我琢磨着改良品种,改喂特色饲料。”

就这样,第一年过去了。旺财没赚到钱,甚至还欠了一屁股债。他爸妈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少。

小胖子回来过年,开了辆电动车,车尾挂着个红绸带。见了面就对我说:“你表弟还在养猪呢?我月入八千了,厂里年终奖三千,再干两年就当组长。”

我没吭声,只是默默地往旺财家走去。

第二年春节,旺财换了个法子。他不再单纯养普通猪,而是找来了几头跑山猪,杂交出新品种。他还开始研究饲料配方,每天骑着三轮车到处收集玉米秸秆和豆渣。

村里人越发看不起他了。赵婶在村头洗衣服时就嘀咕:“那李家孩子,脑子进水了吧?高分生去喂猪,现在成天满身臭气,谁家姑娘敢嫁给他?”

旺财像是听不见这些闲言碎语。他在猪圈旁边盖了间小房,晚上就住在那里,听着猪的呼噜声入睡。

我偶尔去看他,给他送些家里做的饭菜。有一次,我看见他桌上放着一本《现代养殖技术》,旁边是密密麻麻的笔记。

“你还真研究上了?”我惊讶地问。

“必须的。”他笑了笑,笑容里有种倔强,“这猪啊,看着简单,其实门道多着呢。”

他翻开笔记本给我看,里面全是各种数据和曲线图,还有饲料配比的详细记录。

这天晚上,他破例喝了两杯米酒,然后跟我说起了他的梦想:“姐,我不想只做个普通猪贩子。我想做生态养殖,做品牌,让城里人愿意多花钱买我的猪肉。”

我看着他通红的脸,有些心疼:“你一个人能行吗?”

他笑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二年年底,旺财的特色猪肉小有名气,县城几家餐馆开始向他订购。他养的猪吃的是特制饲料,肉质鲜美,很快在县城餐饮圈有了口碑。

村支书路过猪场,看见旺财正在给几个穿西装的人介绍他的养殖方法。那几个人频频点头,其中一个还拿着本子记笔记。

晚上,村支书在村委会门口抽烟时对几个老头说:“旺财那娃有点门道,县里农业局的人都来参观了。”

几个老头半信半疑:“那猪倌有啥看头?怕不是骗补贴的吧?”

春节前,旺财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牌。他在县城租了个小店面,专卖他养的猪肉制品。店里的招牌写着”明远生态猪肉”,下面还有个小字:“高考落榜生的逆袭之路”。

我去看过那家店,小小的,但干净整洁。墙上挂着旺财和他猪的照片,还有他获得的各种证书——原来他一直在自学,考了好几个养殖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证。

店里的顾客不少,大多是县城的中产家庭,愿意为安全健康的肉食多花钱。

“你表弟真有出息,”邻居刘嫂偶然去县城看病,经过那家店,回来就对我说,“比我家那个考上大学的还赚钱。”

第三年,事情有了转机。

一个雨夜,我接到旺财的电话。

“姐,成了!”他的声音激动得发抖。

“啥成了?”

“我申请的贷款批下来了,五十万!还有风投,两百万!”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啥风投?”

“就是投资啊!县里一个老板,看中了我的养殖模式和品牌,要投资我扩大规模!”

第二天一早,我赶到他的猪场,看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门口。旺财正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交谈,那人不时点头,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

旺财看见我,眼睛亮得像星星:“姐,我要成立公司了!正规那种!”

事情就这么一发不可收拾。

旺财的”明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县城工商局登记注册了。他开始大规模改建猪场,引进了先进设备,甚至请了大学生来做技术指导。他自己则开始往返于各大城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寻找销路。

村里人的态度开始微妙地转变。

“听说旺财月入好几万?”

“他那猪肉听说卖到北京去了,一斤能卖八九十呢!”

“前天县电视台还采访他来着,说他是返乡创业的标兵。”

闲言碎语越传越神。有人说旺财已经成了千万富翁,有人说他交了个城里女朋友,漂亮得很。

三年过去了。

那天,村口突然停了辆黑色的宝马车。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年轻人,戴着副金丝眼镜。

村口乘凉的几个大爷没认出来,还问:“小伙子,找谁啊?”

那人摘下眼镜,笑了:“大爷,我是旺财啊。”

几个大爷愣住了,烟袋锅都掉在了地上。

旺财回来是有目的的。他在祖传的宅基地旁边,买下了一大块地,要建新房子。不是普通的房子,是两层的小别墅,带花园的那种。

工地动工那天,全村人都去看热闹。旺财站在工地上,给施工队交代着什么。身边站着个漂亮姑娘,是县城商业局局长的女儿,大学毕业,在他公司负责市场营销。

我站在人群后面,看着这一切,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躺在炕上,臂弯盖着眼睛的少年。

晚上,我去看望姨和姨夫。姨正在收拾东西,脸上带着我许久没见过的笑容。

“旺财让我和他爸搬到县城去住,说是乡下空气好,但看病不方便。”姨说着,小心翼翼地把一个相框装进箱子,那是旺财的高中毕业照。

姨夫在院子里抽烟,烟是中华,村里没人敢抽的牌子。

“你知道吗,”他忽然对我说,“当年旺财要去养猪,我打了他一巴掌,觉得他丢人。现在想想,是我眼光短浅。”

“他有出息。”我说。

姨夫摇摇头:“不是有出息不有出息的事。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路。”

第二天中午,我去工地找旺财。他正在和工人们一起吃饭,盒饭里是最普通的菜,但他给每个工人都配了瓶牛奶。

“姐,陪我走走。”他放下饭盒,带我去村后的小路上。

这条路我们小时候常走,通向村里的小学。路边的杨树长高了许多,但刻在树上的名字还在——“旺财”、“姐姐”。

“记得我高考那年吗?”他忽然问。

我点点头。

“其实,那会儿我想过自杀。”

我心里一颤。

“差两分,你知道吗?就差两分,我盯着那个分数看了一夜,想着如果能回到考场上,再多做对一道题…”

他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麦田。

“后来我想通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你以为的终点,可能只是另一条路的起点。”

麦田里,一群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在夕阳下盘旋。

“姐,我不后悔。”他说,“我现在的路,可能比上大学那条还适合我。”

我们往回走,路过村委会。当年那块褪色的公告栏还在,只是已经换成了电子屏。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村里的新闻,其中有一条是:“我村青年李明远返乡创业成功,带动周边五十户贫困户共同致富”。

旺财看了一眼,笑了笑,没说话。

路过村口的老槐树,几个大爷正在下象棋。看见旺财,都主动打招呼:“旺财啊,晚上来喝两盅?”

旺财笑着答应。三年前,这些人可是笑话他最起劲的。

回到他工地上,工人们已经开始下午的工作。旺财脱下西装外套,挽起袖子,拿起图纸开始指点。

他的车钥匙从口袋里掉出来,金属碰撞地面的声音清脆。钥匙链上挂着一个小猪挂饰,是那种粉色的卡通形象。

我弯腰帮他捡起来:“还挺可爱。”

“公司年会上,员工送的。”他笑着说,“说是提醒我不忘初心。”

太阳西斜,给工地上忙碌的人们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旺财的猪场传来阵阵猪叫声,与挖掘机的轰鸣混在一起,在这个小山村的黄昏里,显得格外和谐。

好像冥冥之中,一切都自有安排。

我想起小时候语文课本上学过的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旺财找到了属于他的那条路,虽然崎岖不平,却因为是自己选择的,而格外踏实。

后来听说,旺财的公司在省里获了奖,他还被评为青年创业标兵。村里人见了他,都亲切地叫一声”旺财董事长”,半开玩笑半认真。

旺财的别墅盖好那天,他摆了几桌酒席,请全村人吃饭。姨挽着姨夫的手,在主桌上坐着,脸上满是骄傲。旺财亲自给每桌斟酒,到了村口那几个曾经笑话他的大爷面前,他弯腰倒满,恭敬地说:“谢谢大爷们这些年的’鼓励’。”

大爷们讪讪地笑了。

夜深了,客人散去。我帮着收拾残局,看见旺财一个人站在新房前的院子里,仰头看星星。

“在想什么?”我走过去问。

“在想啊,”他笑着说,“人生啊,真是不按套路出牌。”

我也笑了:“可不是嘛。”

“姐,你知道吗,”他望着漆黑的夜空,声音轻轻的,“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当年我考上了大学,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谁知道呢,”我拍拍他的肩膀,“但我觉得,你现在这样挺好。”

“嗯,”他点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远处,他猪场的灯还亮着,像夜空中的另一颗星星。

一切都刚刚好。

来源:橙子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