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暇顾及Forever 21破产,Shein正希望成为一家英国公司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0:53 2

摘要:2025年3月,Forever 21根据破产法第11章,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法庭文件显示,该公司估计负债10-100亿美元,估计资产为1-5亿美元。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Shein”和“Forever 21”,索引到的前10页结果只说了三件事:

2023年8月,Shein收购Forever 21母公司SPARC Group约1/3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

2024年5月,Shein宣布与Happy Return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允许客户在300多家Forever 21零售店退回在线订单;

2025年3月,Forever 21根据破产法第11章,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法庭文件显示,该公司估计负债10-100亿美元,估计资产为1-5亿美元。

这三件事恰好能高度概括一个濒临倒闭的快时尚品牌,被另外一个快时尚品牌入股,但最终没有创造奇迹的商业戏码。

或是因为“帮扶”效果不佳,Forever 21将二次破产的矛头直接对准了Shein。

在一份法庭文件中,SPARC Group联席首席重组官斯蒂芬·库伦布直言不讳,“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对Forever 21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削弱了其业务[2]。”

在这段神似东郭先生与狼的戏码里,值得反思的不是人品略有瑕疵的SPARC Group,而是作为超级独角兽的Shein,为何没能将一个日落黄昏的快时尚品牌起死回生?

但这还不是Shein当下最头疼的麻烦。

快时尚为什么不行了

与今天将责任全推给Shein不同,2019年Forever 21第一次破产重组时,理由还有四个:全球庞大门店数量的高昂租金成本、跟不上的消费潮流变化、品质问题以及排在最后的低价电商竞争。

前三个理由在2020年SPARC Group接手后有所缓解,Forever 21不仅收缩了门店数量,产品的品质和设计感也有所提升。卖身后的第一个财年(2021),Forever 21录得20亿美元营收和1.65亿美元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但好景不长,消费者偏好的转变似乎不可逆转,线上低价竞争和持续低迷的客户群,令Forever 21不得不面对沉重的供应链挑战,业绩也随之再次跌入低谷。

据外媒报道,从2022财年开始Forever 21又陷入亏损,三年累计超过4亿美元,其中仅2024财年就亏损了1.5亿美元。该公司预计到2025年其EBITDA将亏损1.8亿美元。

为了止住亏损,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SPARC Group与Shein在2023年走到了一起。那一年,恰好Shein正在搜罗市面上有出售或入股意愿的快时尚品牌,同样陷入经营困境的英国快时尚品牌Missguided,也是那时被Shein收入囊中。

按照ABG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Jamie Salter的说法,Shein由技术驱动的按需生产柔性供应链体系,将增强Forever21的竞争力。Shein则能获得Forever 21的零售网络,试水线下销售,包括在美国Forever 21的门店开设店中店、允许客户线下退换货等[3]。

但显然Forever 21高估了自己的价值,也低估了快时尚这个赛道的衰退程度。

快时尚这门生意从2016年开始就不再性感了。在中国市场,曾创下3日销售额400万元的韩国品牌SPAO在2017年开始全国大规模关店;2018年New look宣布当年关闭所有门店;2019年Forever 21退出;Inditex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也于2022年全线退出了中国市场,剩下的H&M、Gap和C&A也在不断萎缩或放慢了扩张的步伐。

时至今日,虽然迅销、Zara等快时尚巨头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利润水平,但也付出了营收增速与利润率背离的代价。

迅销2024财年的毛利率达到了53.9%,H&M 2024财年毛利润增长至53.4%,Zara母公司Inditex同期买利率达到57.8%。

大公司依旧能赚钱,问题是利润的来源基本都是靠大量闭店,用营收增速换利润增速。

以Inditex为例,截至2024财年末共运营5563家店铺,较上一年同期减少了129家,较疫情前巅峰期减少了1897家,近几年的闭店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5%左右[4]。

无独有偶,迅销2024财年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优衣库中国市场将从以往的每年净增50-80间门店,转变为未来三年每年净减少或翻新50间门店。

线下快时尚巨头的全面收缩,与其说是对时代浪潮变动导致的不确定性的战略防御,到不如说是线上快时尚品牌的攻城掠地和推波助澜。

以Shein为首的线上快时尚品牌,对Inditex、迅销们以规模扩张换增长的逻辑造成了巨大冲击,快时尚巨头不得不转向节流,以此换取利润增长弥补营收增速差。

时尚是个轮回,产业也有周期。驱动行业模式转型的线上快时尚新贵Shein,也因外部竞争加剧导致规模换增长的逻辑失效。根据财联社的报道,Shein在2024上半年的营收增速从40%快速下滑至23%,净利润下跌75%至不足4亿美元。

压力

对于拯救线下实体这种力气活,Shein的国内老前辈阿里和京东,已经总结好了血泪经验。

2025刚开年,阿里就以亏损93亿和131亿的代价,甩卖了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包含大润发、欧尚等)这批实体资产。京东也是一边计划清仓式减持永辉,一边把京东mall从二线城市开进一线和超一线。从投资到自己下场,京东也放弃了对实体商超的“改造”。

互联网“改造”实体,真金白银实心实意的阿里京东吃了败仗,Shein显然是背后默默抄了作业的,在与Forever 21合作后的“帮扶”顺序就能看出来。

2023年10月双方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后,11月SHEIN网站就上架了Forever 21品牌300多件畅销单品,以及126款独家Forever 21 x SHEIN联名款式。

而线下实体等到2024年5月才与Happy Returns合作,内容还是为自己的本地化服务提供试验场。

换言之,Shein没有像阿里、京东一样花大力气去改造实体,而是聚焦线上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对于线下则是选择性的谨慎的推进。

从业务角度出发,Forever 21和Missguided一样,都是被Shein“小单快反”打蒙的快时尚品牌,二者完全不会对Shein构成威胁,收购也不会有太多助益。

况且收购前Forever 21和Missguided的经营状况都是深陷泥潭,Shein这一反常态的投资策略,令外界担忧这两笔投资不仅会拉高其资产价格和库存,还会降低资本使用效率。

这两笔称不上划算买卖的交易,显然不是Shein人傻钱多,更可能是另有原因。

一方面,投资Forever 21和Missguided的2023年,Shein正将自营之外的平台模式作为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我们在上一篇关于Shein的文章中提到,开放第三方商家入驻虽然扩充了商品供给池,但也损害了利润率。这个时候Shein的自营产品如果能向上抬一抬客单价最好不过,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收购某些品牌自提身价。

另一方面,梳理Shein历年来的投融资信息可知,2022年是其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发。在那之前,Shein的融资多来自泛亚太资本,在那之后逐渐转向北美、中东,投资也从跨境电商主业逐步外拓,涉猎了更多重资产的快时尚品牌。

巧合的是,资方背景雄厚的Shein高管团队桂镭、唐伟和克劳尔正是从2021年后密集入职的。不禁令人猜测,是不是海外资本给予了Shein过多的增长与收益压力[1]。

Shein还有麻烦

研究Shein商业神话的文章,基本都会将其成功归结为一明一暗两条线:前者是“小单快返”的商业创新,后者则是“最低限度条款”(de minimis provision)的关税政策。

该条款规定,凡是通过直邮交付给个人买家的包裹,只要价值低于800美元就可以免税进入美国。

现在特朗普要把这个税收豁免取消,Shein的业绩一定会受到影响。

中信证券将加税的影响量化过:若不考虑成本在产业链传导,关税变动对终端定价带来的定价压力为26%,国内跨境电商与亚马逊同款商品价格差或将从40%缩窄到27%。缩小的价差优势,会影响公司收入增速。

再加上,跨境电商商家所在类目需缴纳的税率在7.5%-25%左右,部分类目在去年加征税7.5%税率,再加上此次新增的10%(后又增至20%),商家缴纳的税率在20%-35%左右。很多商家的利润率都到不了这个区间,最终这部分成本会被消费者、Shein、商家共同担起来,公司的利润率也会下滑[5]。

与“帮扶”Forever 21失败相比,税收豁免取消对Shein来说或许是更大的麻烦。而结合近期动态,Shein的上市进程也因此受到拖累。

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估值问题。

早前据外媒报道,有投资者认为Shein应该下调估值,理由是Shein在上市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全球贸易和政治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以及“小包裹免税”政策的取消[9]。

Shein在2023年的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为660亿美元,上述投资者敦促其将估值降至300亿美元左右,此举可能有助于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IPO。

但该消息遭到Shein执行董事长唐纳德·唐 (Donald Tang) 的否认,他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其现有投资者都没有对Shein在计划的IPO之前的估值提出任何不满,Shein管理层也“从未讨论过”要削减估值的问题[6]。

从回应来看,唐纳德·唐正努力消除外界对于Shein在伦敦IPO的种种顾虑,包括长久以来围绕其的身份问题。

在另外一篇报道里,唐纳德·唐在接受采访时又有了新的表态,“在伦敦,我们希望成为一家英国公司,一家英国本土公司……我们在这里注册,在这里纳税,我们希望成为(英国)社会的一部分[7]。”

而就在去年5月,关于身份问题他的表述还是“Shein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与美国的一致,我认为,如果你这样看,我们就是一家美国公司。”

身份问题之外,还有Shein的供应链动向。为了尽可能减小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Shein很早之前就准备在全球市场本地化,也就是除了广州和佛山的主要生产中心外,在北美、欧洲、中东和南美洲等地也设立生产中心和物流设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配送。

不过也有质疑声音出现,认为Shein对珠三角产业链多年的数字化改造、国内供应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甚至一线工人的能力和素质,都不是能够轻易转移到海外的核心壁垒[8]。

Forever 21能不能被盘活,可能不是当前Shein的首要任务,如何处理更大的危机决定着它能否如约在今年4月份完成伦敦IPO,以及重回估值高峰,至于护城河的深和宽,可以放到后面慢慢来。

[1] 谁在押注Shein?锦缎研究院

[2] Forever 21 expected to close all U.S. stores, blames Shein and Temu for demise,CNBC

[3] Goodbye Forever 21? Iconic store closes in the U.S. and blames Shein and Temu for demise,AS S.L.

[4] Inditex:销售额达386亿欧元,同比增长7.5%,财经网

[5] 从Shein上市估值缩水这件事,能看到什么?小本宝利

[6] ‘Zero conversations’ about London IPO valuation, says Shein boss,The Financial Times

[7] Shein confirms IPO plans,World Footwear

[8] 快时尚巨头要破产:SHEIN救不了Forever 21?好看商业

[9] Report: Shein May Cut Valuation to $30 Billion Ahead of IPO,pymnts

来源:解码DECOD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