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员如何做成本分析?具体是如何做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11:19 5

摘要:采购成本管控涉及供应商管理与采购执行两个管理环节,一般大型企业都会配置类似供应商管理部采购管理部+两个类似的部门,采购成本管控的工作也将主要围绕这两个部门进行,

下面是世界500强企业+采购成本管控方法,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采购成本管控

采购成本管控涉及供应商管理与采购执行两个管理环节,一般大型企业都会配置类似供应商管理部采购管理部+两个类似的部门,采购成本管控的工作也将主要围绕这两个部门进行,

世界500强企业采购成本管理逻思维

1.采购管理模式对成本的影响:充分发挥集中采购模式+优势,分类采购需求、统一寻源,获得更多的定价权、更优惠的付款条件,通过更好的采购协议,降低采购成本。因此,成本会计在进行采购成本监控、分析时,需要盯着有是否存在规定应该集中采购的物料?集中执行情况如何?

长期供货协议与要星采购对成本的影响:长期供货协议一般会获得比较好的采购价格,零星、加急采购会造成。因此,需要零星、加急采购等非长协订单占比、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物料采购策略对成本的影响:通过对供应商和物料品类的细分管理,提高采购业务运作效率:并9运用“80/20"规则,使每一物料品类对应供应商库合理化,以便最大限度地运用量的杠杆作用,比如:制订供应商的供货比例(保障物料及时供应的同时,成本最优)、VMI管理+(减少他仓储成本,转嫁给供应应)等,物料采购策略对成本的影响如下图:

物料采购策略对成本的影响

4.采购定价对成本的影响:专业化、阳光化的采购定价管理对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在采购成本比例时,需要分析不同定价方式对对采购成本的影响,以便于监控、调整定价策略,采购定价对成本

影响如下图:

采购定价对成本的影响 采购定价对成本的影响

5.定期对供应商评估引导成本优化:推动供应商绩效的定期评估,通过绩效评估结果,调整供货比例,对绩效优秀的供应商加深合作并进一步维护关系,调增供货比例;对绩效合格的供应商,提示供应商自主改善;绩效不合格的供应商,提出整改,整改无效,优先淘汰。这样使采购成本的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供应商绩效评估与应用引导成本优化示意图 供应商绩效评估与应用引导成本优化示意图

二、采购成本基础管理

采购成本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采购定价管理和供应商供货比例两部分内容

(一)采购定价管理

物资采购定价,通过询比价、招投标定价、反竟价、谈判议价等方式确定,对于关键物料的定价,应先根据市场情况、供应商生产工艺、管理情况进行核价,作为谈判议价等定价的先提工作。采购价格确定,需要管理好价格,一般通过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ERP系统+采购管理模块等系统功能维护价格,以便于采购执行,

1、采购件均通过一揽子协议维护成本

询比价的结果,通过系统生成一揽子协议维护成本,在下达采购订单时,应用此价格:同理,招投标、议价等不同方式确定的价格也用相同的方式维护物料成本

2、启用阶梯定价功能:

(1)按一定时间内不同的采购量区间定义不同的采购价格,SRM把该一揽子协议信息写到ERP

(2)成本计价按照就近就高或就近就低原则不变,即阶梯定价落到哪个区间,则以该区间的价格维护冻本;

(3)结算时按不同采购量对应的区间价格分批定价结算

3、查询成本时增加估价标识,用于区分估价和定价:

从PLM系统抓取的成本必然是估价,根据此逻辑,在物料成本查询界面增加估价标识,以便于成本分析时使用。

(二)供应商供货比例

供应商的供货比例,是根据供应商绩效评估确定的,供货比例确定后,那么这种物料的采购成本就基本确定,供应比例的变化会引起物料的采购成本的变化,在采购执行需要进行监控与分析。供应商供货比例一般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维护,并对采购执行过程的管控,

1、供货比例制定的可视化界面

SRM提供供货比例制定的界面,通过查询权限可以查看品质排名、成本排名等信息;并将供货比例数据导入ERP系统的采购模块。

2、独家供货需注明原因:

把制定比例为100%的情况定义为独家供货,出现该情况时要求配套必须维护对应的独家供货原因;并作为重点管理,并寻求引起竞争供应商。

3、调模信息自动反馈到供货比例制定界面:

通过EAM调模流程审批,在流程结束后自动把调模前后供应商的变化信息推送到SRM,配套员根据SRM的提示信息调整供货比例。

采购执行的成本管控与成本核算

采购成本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供货比例执行、采购订单执行和补差返利核算+等内容

(一)供货比例执行

供货比例的执行一般ERP系统采购模块具备功能,在根据物料采购需求(计划)下达采购订单(合同),系统会自动按供货比例向不同的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偏差,这时设置供货比例执行偏差追溯机制,记录供货比例偏差的原因记录如品质停用文件、供应商拒单记录。防止在采购环节人为修改比例的腐败出现,造成物料采购成本升高。在采购成本分析时,需要重点关注供货比例的变化,以便找到采购成本出现增长的根因

(二)采购订单执行

1、规范采购订单关闭流程

采购确认订单接收完成后,采购订单"接受关闭”选项

采购接收时,根据系统会计引擎规则,自动形成如个会计分录

借:物资采购

贷:应付账款-暂估(或应计负债)

检验入库存时,根据系统会计引擎规则,自动形成如个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等科目

借(贷):材料成本采购价格差异(如果使用标准成本计价方法,后续会使用单独标准成本管理)

贷:物资采购

应付会计进行发票匹配后,提交批量关闭采购订单请求,触发“全部关闭”功能发票匹配后,根据系统会计引擎规则,自动形成如个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借(贷):材材成本发票价格差异(发票价格与订单价格一致,不会产生差异)

贷:应付账款-暂估(或应计负债)

发票匹配时需要验证发票价格与采购价格、发票数量与订单数理、接收数量、检验合格数量等ERP系统一般可以做到自动校验与控制。

在进行采购成本分析时,材料成本采购价格差异、发票价格差异是重点对象。特别是发票价差分析,对于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寻找改善方法并落实。

2、采购订单及时关闭:

系统提供采购订单监控报表,包括下单时间、接收时间、接收关闭时间、开票关闭时间等信息,各事业部根据管理需要界定超期订单并管控,减少采购订单差异。

(三)补差返利核算

在采购合同中,供应商为了鼓励客户方多买、大批量采购、及时付款以及供应的物资不合格时等情况,会采用补差、返利的方式补偿和奖励客户方。这是一个有利的降本点,往往会被管理人员忽视了,我们成本会计在分析时需要关注到。

1、补差返利计算优化:

如果ERP系统有此功能,系统内自动补差、计返利,冲减物料成本,ERP自动计算并提供报表

如果ERP系统没有此功能,系统外手工做补差返利计算,尽量系统计算或者提醒

会计分录为冲减材料成本

2、补差返利金额录入优化:

按扣罚款统一管理的原则,补差和返利在流程结束后自动导入发票直通车,扣减供应商的货款。

四、采购成本分析

采购成本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供货比例偏差、定价对比分析和采购成本综合分析等内容

(一)供货比例偏差分析

1、供货比例偏差损失分析

进行支持当月供贷比例执行情况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及时反馈供应管理部门,跟踪其进行根因分析。

进行连续N月有执行偏差的数据导出;形成分析报告,及时反馈供应管理部门,跟踪其进行根因分析,并整改,必要时提报内审。

2、独家供货分析

提供独家供货分析报表,包含独家原因、独家时间及其它组织是否独家等信息,必要时提报内审

(二)定价对比分析

1、发票价差分析,对于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寻找改善方法并落实

2、采购订单差异分析,分析采购订单差异形成原因,找出改善空间进行改善;临时采购物料成本分析,检查临时采购是否符合成本管控规范

4、补差、返利协议执行情况分析:整防遗漏;

5、自制件和外协件价格对比分析等

(三)采购成本综合分析

1、供应商物料价格对比分析;

2、物料采购历史采购趋势分析;

3、采购费用(运费、仓储费、杂费)占比分析;

4、VMI占比分析。

5、供应商交货及时性对成本影响分析等

五、采购成本管控

采购成本管控,主要包括:供货比例控制、定价对比分析和采购成本综合分析等内容

(一)供货比例控制

根据供应商绩效确定的供货比例,按供货比例控制采购执行,监控供货比例执行偏差,及时分析异常供贷比例,组织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进行根因分析,并跟踪改正措施的执行。

(二)采购价格控制

根据询比价、招投标定价、谈判议价等确定采购价格,并以此控制采购订单的执行,监控采购价差、发票价差,组织采购部门进行根因分析,并跟踪改正措施的执行

(二)采购价格控制

(三)核价及来料定额管控

采购核价员根据市场情况定期价格测算,并以此跟踪对比供应商的物料价格差异,监控来料定额管控,实现满足配套生产,减少积压。

(四)采购运杂费管控

定期优化供应商布局,平衡管控运杂费、仓储费、到货及时性,

(五)采购降本指标

制定合理采购降本指标体系,调动供应商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的积极性,

领取本更多资料的Word、PDF版完整内容方法:

1.本资源编号:8940。

来源:萱滋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