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事】溯巴山蜀水文脉 续千年方志薪火——《巴蜀史志》征稿启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09:05 5

摘要:巴蜀之地,山河形胜,文脉渊深。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神秘辉光,到都江堰千年清流的智慧奔涌;从《华阳国志》开方志先河,到川江号子回荡的岁月沧桑……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滋养出独属巴蜀文脉延绵赓续。

溯巴山蜀水文脉 续千年方志薪火

《巴蜀史志》征稿启

巴蜀之地,山河形胜,文脉渊深。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神秘辉光,到都江堰千年清流的智慧奔涌;从《华阳国志》开方志先河,到川江号子回荡的岁月沧桑……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滋养出独属巴蜀文脉延绵赓续。

《巴蜀史志》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历史文化类学术期刊,以“存史、育人、资政”为办刊宗旨,立足巴蜀、辐射全国,始终致力于挖掘、整理、传播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地方志编纂理论与实践创新,服务当代社会发展。为进一步探索史志期刊转型发展新路径,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史志》常年面向省内外史志专家、文化学者、文史爱好者诚挚征稿。

一、通用投稿要求

《巴蜀史志》始终筑牢姓党为民的办刊宗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严格稿件意识形态筛选把关,努力高质量服务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建设。

(一)投稿作品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观点正确。

(二)投稿作品须系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严禁学术不端行为;须保持客观中立,符合主流价值观。

二、常年栏目设置及用稿需求

《巴蜀史志》作为地方志领域的权威刊物,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平台,更是巴蜀文明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无论钩沉史料、辨析古迹,还是记录当下、建言未来;无论学术宏论、田野调查,抑或口述实录、书评随笔,皆可在此找到一方天地。

(一)卷首语

期刊开篇寄语,围绕方志事业发展,提炼巴蜀人文精神。要求:站位高远,观点鲜明,文风隽永,语言凝练,彰显办刊宗旨与政治导向,兼具文化性、思想性与启发性。字数1500字左右。

(二)封面故事

围绕封面照片,以一组文章反映一地特色文化或事业发展历史现状、特点成就等,角度或内容可以是历史遗存、地理特产、名人事迹、事业发展等,以体现巴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巴蜀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变迁。要求:3篇文章(不同作者)为一组,每篇字数3000—5000字;主题明确,语言平实,图文并重;另需提供高质量封面图片(3—5张,分辨率≥300dpi)。

(三)蜀中人物

特写巴蜀大地历史名人、革命先驱、红色先烈、当代英模,展现巴蜀历史与当代杰出人物群像。要求:突出人物与巴蜀地区历史文化的关联,叙事清晰,语言流畅。字数3000—6000字。

(四)史料之窗

原始档案、古代文献、金石碑刻、家谱族谱、遗址遗迹等史料的整理与释读。要求:引用史料须注明资料来源,附清晰影印件或拓片;考释部分须严谨,力避猜测臆想。字数5000—8000字。

(五)历史文化

巴蜀历史现象及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的普及性研究或推广性介绍。要求: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用词通俗,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字数3000—6000字。

(六)方志研究

方志学理论、志鉴编修经验、旧志校勘、方志馆建设、数字化方志等地方志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探讨。要求:突出理论性、学术性、创新性,有观点、有研究、有论据,需结合具体案例或数据分析。字数4000—8000字。

(七)资治探索

活化利用方志资源,探索地方志服务当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径,如文旅融合案例、社会治理参考、乡村振兴路径等。要求:对策建议需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忌空泛议论,可附图表。字数4000—8000字。

(八)口述回忆

以亲历者视角记录巴蜀重大事件或社会变迁,包括重大事件回忆、行业变迁记录、非遗传承实录等。要求:访谈需注明时间、地点、受访者身份、整理者;内容真实准确,角度为第一人称口述或回忆,整理符合讲述原意;行文流畅有逻辑,避免“流水账”式记录。字数3000—5000字。

(九)好书品鉴

巴蜀相关方志、历史、文化类书籍的评介与推荐,包括新书书评、经典著作重读、方志成果推介等。要求:避免简单复述内容,侧重体现著作学术价值或社会意义;可对比同类著作,凸显推荐理由。字数3000字左右。

三、本年度征文与增设专栏

为鼓励公众参与地方志共建共享,同时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节点纪念庆祝活动, 今年《巴蜀史志》特开展“四川地方志与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并增设两个专栏,刊登征文中的优秀文章,汇聚民间记忆,呼应时代需求。

(一)四川地方志与我

1. 定位:讲述个人与地方志的鲜活故事,突出全民参与的文化记忆工程。

2. 内容方向:参与修志编鉴的亲身经历;地方志影响人生的真实事件;运用地方志助力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的典型案例;民间收藏的地方志文献发现与解读等。

3. 要求:第一人称叙事,围绕四川地方志与个人关系主题展开,文风质朴,突出真情实感与细节场景;字数3000—6000字,可配老照片。

(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1. 定位:以史为鉴,传承抗战精神;面向未来,实现民族复兴。

2. 内容方向:川军抗战(出川将士事迹、战役研究、家书日记整理等);大后方记忆(四川抗战工业、文化内迁、难民安置等史实挖掘);实物考据(抗战遗址保护、实物档案研究等);口述传承(抗战老兵及其后裔访谈、家族抗战记忆等)。

3.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须引用志书、档案、报刊等权威史料并标注出处,禁用网络野史;字数4000—8000字,鼓励附历史影像对比图(如遗址新旧对照)。

四、投稿提示

(一)格式要求

1.来稿邮件标题为栏目名称+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例:口述历史:成昆铁路建设者访谈录(李XX)〕,内附作者单位及联系方式。

2.文章各级标题层级清晰(一、二、三级标题区分明确)。

3.引文采用页下注(例: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第X页)。

4.每篇文章配3—5张图片,采用未压缩原图单独打包,并标注图片说明及拍摄者(供图者)。

(二)审稿周期

约2—4个月,稿件一经采用即寄送样刊并支付稿酬;

(三)投稿邮箱及电话

本征稿启事长期有效,欢迎转发周知。期待与您以笔为舟,共探巴蜀文明的浩瀚长河。

《巴蜀史志》编辑部

2025年3月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