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N来了!高血压治疗新技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11:22 5

摘要:在我国3.4亿高血压患者中,近20%为难治性人群。针对高血压防控的难点,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河西院区成立“高血压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高血压诊疗新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高血压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全球高血压患者超13亿我国患者人数已突破3.4亿且患病率仍在攀升在我国3.4亿高血压患者中,近20%为难治性人群。针对高血压防控的难点,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河西院区成立“高血压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高血压诊疗新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2025年3月13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绍良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了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

今年56岁的王先生(化名),15年前因“高血压伴发急性主动脉夹层”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主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成功挽救了生命。回家后王先生遵循医嘱规则服用四种降压药物,近段时间血压出现控制不佳情况,在140-170/100mmHg之间波动,被收治入河西院区心内科病房进一步诊治。

通过仔细检查,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琳琳发现王先生已经出现主动脉夹层、左心肥大等临床并发症,需要尽快从严控制血压。予以充分调整降压药物,但患者血压仍控制不佳。

经心血管内科专家讨论,王先生系难治性高血压,多种药物治疗方案均无法达标,入院后检查已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高血压因素,有行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指征。术前医务处牵头组织多个科室进行了MDT多学科会诊,对麻醉方案、围术期注意事项等进行充分讨论及准备。

3月13日上午,在心血管内科陈绍良教授的带领下,朱琳琳主任医师、朱建成主任医师、田乃亮主任医师团队为王先生进行了肾动脉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去交感神经术。

术中,手术专家首先通过右冠造影导管对王先生左右肾动脉进行造影评估,了解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并测量左右肾动脉的长度及直径,按照“肾动脉长度(mm)/5+1”方案初步计算可标测的点数。

通过一次性使用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手柄上的旋钮,将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分别置于左、右肾动脉推至最远端开始电刺激/标测,通过监测血压变化,判定冷/热/中性点,如果血压升高≥5mmHg,则该位置为交感神经优势点,即判定为“热点”,需进行消融;如果血压下降≥5mmHg或血压变化<5mmHg,则该位置为副交感神经优势点或感觉神经,即“冷点”或“中性点”,无需消融。

通过以上操作,左侧肾动脉共计标测16个位点,3个热点,2个中性点,11个冷点,术中消融3个位点,二次消融1个点;右侧共计标测13个位点,3个热点,7个中性点,3个冷点,术中消融3个位点,二次消融1个点,整个过程顺利。

术后复查造影显示王先生肾动脉血流正常,无血管损伤。术中给予镇静镇痛药物,王先生没有疼痛不适,术后即刻苏醒。至此,手术顺利完成。

王先生术前诊室血压为149/96 mmHg,术后诊室血压为134/86mmHg,即刻降压效果良好。目前,王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朱琳琳介绍,对于药物治疗无法达标的难治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药物不耐受或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生活质量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均推荐实施RDN治疗。

RDN通过破坏肾脏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达到减弱肾脏和全身交感神经活性、持久降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我科为该患者运用的肾动脉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去交感神经技术(msRDN),通过“刺激/标测-消融-再刺激确认消融效果”的标准操作步骤,能够为肾交感神经去除术提供准确消融位置,还可在术中、术后提供有效反馈,以评判肾交感神经去除术的即时效果,实现“精准消融”。

卓越心脏中心

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自1958年创建以来,经几代心血管病学专家的辛勤耕耘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特色医疗中心。2005年,江苏省批准挂牌成立“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和“南京市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心"。2020年,中心荣获《欧洲心脏杂志》授予的“卓越心脏中心"称号。2024年,被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授予全球十佳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硕博士培养点及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专家简介

陈绍良

南京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原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一层次、美国SCAI学会介入治疗大师等荣誉称号。学术兼职:担任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及心脏学会(AHA)、欧洲心脏学会(ESC)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临床研究学组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学术成果:近年来获科技研究成果4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5项;组织国际性、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18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专利30余项。主编、副主编专著10部,参编20余部。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2024年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连续发表2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连续十年入选“医学”类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1000余次以上,为中国心血管专业论文被引最多篇次。主持完成《中国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指南》、参与制定指南、共识及标准与规范15项;双对吻挤压术(DK CRUSH术式)被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向全球推荐;研发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 denervation,PADN)被新版《2022 ESC/ERS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为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方法;IVUS-ACS & ULTIMATE-DAPT研究成果改写美国《2025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2020年荣登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名单第二名。技术擅长: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心肌细胞再生、分叉病变及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方向原始创新性地发明了DK CRUSH及肺动脉去神经术。本部(长乐路院区)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朱琳琳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学术兼职: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老年学组副组长,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妇女与儿童心律失常学组委员,江苏省高血压达标中心联盟质控专家组副组长。

学术成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7项。

技术擅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难治性高血压、老年心血管病、疑难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

本部(长乐路院区)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河西院区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朱建成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动脉夹层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分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委员会委员。

技术擅长:心血管疾病诊治,尤其是心脏瓣膜病、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周围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本部(长乐路)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高血压、瓣膜病专病门诊:周二、三上午

田乃亮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学术兼职:江苏省医疗鉴定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CSC)信息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老年心血管急重症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委员会委员。学术成果:已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技术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尤擅长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左主干及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CTO病变)、钙化旋磨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以及心血管危急重症救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蚀等介入治疗,擅长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等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本部(长乐路院区)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河西院区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在线预约挂号

来源:南京市第一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