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投稿人一样,很多人认为艾滋病(AIDS)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这种恐惧心理往往源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对感染途径的未知以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
他到底会不会感染呢?你觉得呢?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看完文章后评论区留言。
就像投稿人一样,很多人认为艾滋病(AIDS)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这种恐惧心理往往源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对感染途径的未知以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
这种恐惧到一定阶段会被称为“恐艾”,它不仅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导致焦虑和抑郁,还可能导致社会歧视和排斥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影响公共卫生策略的实施。
其实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往往受到媒体、教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刻板印象,如将艾滋病与某些特定群体(如同x恋、xi毒者)联系起来。这种刻板印象会导致对这些群体的歧视和社会排斥,影响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于HIV的七个冷知识,你知道吗?
1.自HIV被发现以来,时间只有40年左右,而其前身SIV(猿猴免疫缺陷病毒)已存在了近一万年。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HIV病毒的存在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汤姆·汉克斯因在1993年主演的第一部HIV主题的好莱坞电影《费城故事》中的表现,荣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3.艾滋病是迄今为止获得研究资金最多的疾病。
4.根据估计,如果一个20岁的青年人在1996年感染HIV,他只能活到大约39岁。如果一个同样的20岁青年在2011年感染HIV,他可以活到大约70岁。
5.全世界只有81%的感染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而剩下的已经感染HIV的19%,仍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这个病毒,此外,世界上只有67%知道自己感染了HIV的人能够获得抗病毒治疗,其中只有59%抗病毒治疗成功。
6.离开了血液和体液中活细胞的艾滋病毒非常脆弱。在体外通常环境下一般存活时间大概在2个小时左右。如果放置在56°C以上的环境里,30分钟左右就会灭活。若温度高于60℃,病毒会立刻被杀灭。如果用消毒剂(像丙酮、次氯酸钠、50%的乙醇等)去擦拭,病毒可以迅速被杀灭。一个病毒并不足以导致感染,感染需要足量有活性的病毒才可以。
我国的男性HIV感染者中通过异性性传播的比例为93.5%,同性性传播为5.1%。女性通过异性性传播的比例为98.4%。
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的年龄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近年来,50岁及以上人群的HIV/AIDS检出率已超过了15-49岁年龄组。
有研究显示,老年HIV感染者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其中异性性传播占比为90.9%。流动的生活、压抑的性需求、孤独的晚年,都可能是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原因。时代的疮疤滞留在他们体内,直到最脆弱的晚年爆发。
这些流言你听说过吗?
·HIV感染者不能进入泳池?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艾滋病病毒(HIV)不能通过拥抱、接吻、共用餐具、游泳池、电话机、马桶圈等日常接触方式传播 。
·发生高危行为后可以立刻检测到HIV?
实际上,HIV检测存在窗口期,这段时间内病毒可能无法被检测出来 。
·如果感染上HIV,就不能要孩子?
这是错误的。科技已经发展到HIV阳性的父母也可以要健康的宝宝 。
·“艾滋针”会感染吗?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HIV传染必须满足病毒足量和活性两个条件,没有证据表明HIV可以通过自行车座留针扎人的方式传播。
·同x恋者会很容易感染艾滋?
数据显示异性性传播占比为90%以上,我们不如说无套插入式x行为更容易感染艾滋。感染概率不分男女或者x倾向,只分高危还是低危x行为。此外,女同x恋的x行为感染艾滋的比率几乎为零。
·感染了HIV就等于患了绝症?
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命疾病转变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感染者通过治疗,寿命可以延长至普通平均寿命。
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原则表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如果病毒载量持续检测不到,就不会通过x行为传播HIV。
我们为何要避免污名化性病艾滋病?
随着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逐渐加深,性病的污名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一些人羞于讨论性病,甚至将其作为评判他人的道德标准,却忽视了这种污名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实际上,性病和艾滋病的污名化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性健康危机。克罗地亚专门治疗艾滋病的医生乔西普·贝戈瓦茨说:“如果人们不想接受检测,更不想主动去治疗中心,那是因为他们担心会被污名化,然后受到歧视。”
担心医生的歧视或潜在性伴侣的负面评价,可能使患者讳疾忌医,增加感染风险。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污名化往往源于无知和误解。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来消除无端的恐惧,转变态度。对艾滋病的恐惧往往受到文化背景和个人取向的影响,导致错误的判断和过度害怕。
社会对这部分人的恐惧和误解,最终会影响更多人。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被视为“脏病”,与道德败坏联系在一起,这是性污名化的另一种表现。
这种污名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健康,使他们难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甚至可能阻碍他们获得必要的医疗支持。
消除艾滋病的污名化,有助于患者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减少传播风险。
我们的倡议
今天是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旨在强调社会各界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共同责任与使命。
作为性教育平台,金赛知幸鼓励读者和我们一起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公益活动,你可以了解艾滋病知识、采取预防措施、也可以捐款、参与志愿服务等,每个人的参与都是对抗击艾滋病的重要贡献。
希望在不远未来的一天,疫苗可以成功研发,性教育可以普及,我们都可以有爱无艾。
这是一些相关的健康资源和信息: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
中国卫生部设立的政府公益热线:12320
欢迎大家在评论处继续补充相应资源和信息。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健康成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