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中,救47万人县委书记,国内不予报道,却得到联合国表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08:00 3

摘要: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极为惨重。据统计,地震共造成24.2769万人死亡,16.4851万人重伤,4204名儿童成为孤儿。唐山市区97%以上的地面建筑被摧毁,80%以上的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人民币。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

唐山大地震,这场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丰南区附近,震源深度约12公里,持续时间大约23秒,震中烈度达到11度。

地震的破坏力极为惊人,相当于400颗原子弹的能量从地底深处释放。在这短短的23秒内,唐山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瞬间被夷为平地。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极为惨重。据统计,地震共造成24.2769万人死亡,16.4851万人重伤,4204名儿童成为孤儿。唐山市区97%以上的地面建筑被摧毁,80%以上的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人民币。

地震发生时正值凌晨,人们大多处于熟睡之中,毫无防备,这使得地震造成的伤亡更为惨重。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成为20世纪全球地震史上死亡人数第二高的地震,仅次于1920年的海原地震。

早在1968年,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主持建立覆盖全市的地震监测网,设置40多个监测点。

1976年5月,杨友宸收到大量群测点异常报告后,向唐山市委汇报震情。然而,市领导因担心社会动荡,压制了预警信息。

7月,国家地震局召开紧急会议后,杨友宸被安排“停职学习”,仅留下两名业务不熟的人员值班。此时距离唐山大地震发生仅剩3个月,监测网陷入瘫痪,地震预警工作失去了核心力量。

除此之外,在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工程师马希融也观测到了异常。他发现,自1976年5月28日起地电阻率持续下降。他通过对比其他地震台数据确认异常,并观察到水库鱼群上浮、狗狂叫等。

7月6日,马希融首次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及开滦矿务局提交强震预警报告。

7月27日,距离地震发生还有9小时,马希融再次致电矿务局地震办公室,明确指出“比海城7.3级更大的地震将随时发生”,但未获重视。

冉广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唐山会发生大地震,但还有两个人十分重视,最后也避免了损失的扩大。他们就是距离唐山110公里的青龙县的科委主任王青春和县委书记冉广岐。

河北省青龙县科委主任王青春在1976年7月21日唐山会议后,得知专家预测“7月22日至8月5日唐山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立即向县委书记冉广岐汇报。

在汇报前,王青春的心里也直打鼓。冉广岐收到信息后,也犯了难。

青龙县离唐山很近,只有100多公里。要是真有大地震,青龙县肯定也危险。但地震预报万一不准,不仅劳民伤财,他他个县委书记肯定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最后,县委书记冉广岐咬着牙决定冒这个险。他马上召集县委常委会,商量怎么发布预报。

会上,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最后一致决定,以县政府的名义发布地震预警。预警内容要求,从即日起10天内,全县人民晚上不能回家睡觉,只能在屋外的宽阔地带休息。即使是白天在屋里,也不能锁门。

当时没有现在网络发达。会议结束后,全县的干部们接到任务后,马上行动起来。他们分头去各个公社、大队,挨家挨户通知老百姓。有的干部骑着自行车,有的步行,连夜奔走在乡村小路上。

接到预警的群众们,在短短的二三天内全部都被动员起来。

如果此时有人来到青龙县,一定觉得很诡异。老师和同学们都搬着座椅在操场上上课。政府的办公人员也都在大树下面办公。商店里的店员们,也把货物都搬到了屋外。而村头柳树上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地震须知……

到了26日晚上,全县43个公社的干部们已经把震情宣传到了每家每户。全县43万人,震前两天就有60%搬到了室外,住在临时搭建的防震棚里。剩下的人也时刻保持警惕,不关门窗,衣服和鞋子放在便于拿到的地方。

这时,压力就来到了县委书记冉广岐的身上。他不期盼发生大地震,因为谁都不喜欢这种灾难性事件。但他也害怕不发生地震,劳民伤财的预防这么久,会被大家骂的。此刻,纠结的冉广岐也只能等下去。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大地震爆发了。青龙县也震感强烈,房子倒了不少,但因为老百姓提前做好了准备,全县47万人竟然无一死亡!只有一个老太太因为看到房子倒塌,受惊吓过度引发了心脏病,但也不能算地震直接造成的死亡。

地震发生后,青龙县一度成了唐山的后方医院。青龙县接收了唐山的270多名截瘫伤员,虽然县医院条件有限,但还是尽最大努力救治他们。实在没办法治的重伤员,就向上级打报告,用直升飞机运走。

1996年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代表科尔向冉广岐颁发"防灾减灾纪念章",称其为"灾害科学与公共管理结合的典范"。

颁奖时科尔提问:你这里能做到,为何唐山未能做到?

冉广岐解释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同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的人自己不敢作主。

冉广岐说的是事实,但也是在谦虚。即使是青龙县这样的农业县,要让47万人动起来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面对这些政治风险,他本来可以当做无事发生,毕竟这是谁都不能预料的天灾。但冉广岐却表示"宁可丢乌纱帽,也要保百姓性命"。

尽管创造了"青龙奇迹",但该事件在震后长期未获国内官方媒体大规模报道。

在唐山大地震后,上级得知青龙县没有震死1个人时也很欣慰。但时任省委书记刘子厚想的更为深远,他立即打电话给承德地委书记牛奉林说:群测群防会议刚刚在唐山结束,唐山市震成那样子,青龙县1个人没死,没有办法向群众交待。青龙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应当肯定,但不要对外宣传了。

应该说,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当时情况下,如果将青龙县没有人震亡的消息公布出去,会引起群众极大不满。当时不宣传青龙县,不宣传冉广岐,对于稳定群众情绪,引导大家团结一致抗震救灾,是有重要意义的。

之后,牛奉林也向冉广岐传达了省委的意见。所以,才会有冉广岐之后几十年的三缄其口。

冉广岐在1976年后也未获提拔,晚年仍以普通退休干部身份生活。

2023年1月25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来源:胡言者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