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同创 你我同行】 AI文旅+智慧公交+健康教育 擘画城市治理新图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1:38 5

摘要: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启动‘三城’同创”,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旅游名城。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对城市形象提升的追求,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考验。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启动‘三城’同创”,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旅游名城。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对城市形象提升的追求,更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考验。

“三城”同创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还是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提升道德素养……桩桩件件关乎城市品质提升、群众生活幸福。

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措施的扎实推进,五家渠市将以更加整洁、文明、宜居的面貌呈现在职工群众面前,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I文旅 唱出师市“好声音”

“军垦之城闪耀着红色的光芒,英雄赞歌在五家渠久久传唱……”3月11日,

推出最新歌曲《五家渠之韵》,迅速引发关注。这首歌的词曲创作和演唱均由AI虚拟音乐组合“兵团团乐队”完成,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五家渠市在文旅宣传中迈出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步伐。

“选择‘兵团团’这个名字,是因为在今年冰雪风情季中,我们成功打造了‘兵团团’形象IP。我们希望‘兵团团’不仅仅局限于冰雪季,而是能够一年四季陪伴在师市,成为师市文旅宣传的长期代言人。”师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左波说,“我们希望能为文旅宣传注入更多创新元素。”

今年3月,该中心成立了文旅宣传团队,通过短视频展示师市的文旅资源,进一步扩大文旅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们的团队成员每周都会进行创意碰撞,紧跟热点话题,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文旅宣传短视频,我们制作的许多视频都被‘兵团文旅’转发,效果非常不错。”文旅宣传团队负责人陈米佳说。

这些短视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五家渠市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短视频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宣传方式,能够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五家渠,走进五家渠。”陈米佳说。

近年来,师市在文旅宣传方面不断创新,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AI虚拟乐队和短视频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宣传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还增强了与年轻受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扩大了文旅品牌的影响力。

“文旅宣传不仅仅是展示风景,更是传递文化和精神。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宣传手段,让更多人感受到五家渠的红色文化、军垦精神和自然之美。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多科技与文旅结合的可能性,推动师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左波说。(全媒体记者 蒲子璇)

智慧公交 织就文明出行网

晨光熹微中,市天山北路公交站台旁裹着羽绒服的市民杨明拿出手机核对“车来了”APP,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公交车图标正在闪烁,他笑着收起保温杯:“今天不用伸长脖子张望喽。”

这是师市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呈现的新图景。春节前夕五家渠市投入使用的智慧公交系统,让“掐点乘车”从愿景变成现实。

候车亭里,三三两两的市民低头查看手机,偶尔交流着APP新上线的“线路变动提醒”功能。穿校服的中学生点击高德地图公交导航,把实时到站信息截图分享给同学群,站台旁电子屏幕显示车辆的实时到站提醒,驱散了初春清晨的焦灼等待。

“姑娘,能帮我看看这车到军垦新都吗?”拄拐杖的老伯凑近站台。七年级学生曹玉菡轻点手机屏幕,放大字号的操作界面立即跳出车辆行驶轨迹:“您到对面站台坐8路车,7分钟后到站,车厢设有无障碍设施。”老伯连声道谢。

当新能源公交车精准停靠在公交站台区域,原本松散的人群自然形成候车队列。车厢内的变化同样悄然发生:前门立柱的LED屏循环播放“轻声细语”“有序让座”的文明公约,曾经因等车时间长引发的拥挤推搡,已被APP上跳动的到站倒计时化解。

“现在等车能精确到分钟,大家自然不着急抢座了。”每天通勤的市民赵娜注意到,自从能通过手机掌握换乘时间。站台地面散落的垃圾袋和烟头,也逐渐被整洁的环境“治愈”。

当科技的温度融入城市,文明便在日常出行的细节里悄然生长。每个精准到站的数字背后,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是市民文明素养的具象呈现。(全媒体记者 王若瑾)

健康教育 飞入寻常百姓家

3月12日清晨,76岁的刘翠莲像往常一样走进家门口的军垦公园,沿着健身步道快走锻炼。作为五家渠市北新佳境小区的居民,她对近年来城区健康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公园里健身器材多了,健康标语抬头就能看见,街坊邻居锻炼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启动“三城”同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是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工作之一。

近年来,师市将全民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工程,通过完善健康设施、创新宣传模式、精准对接需求,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升级改造健康主题公园、新增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串联起公园、广场和居民小区,形成“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绿色健康网络。在军垦公园的运动损伤防护科普长廊,两侧设置的BMI指数对照表、膳食宝塔微景观,让健康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网络图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师市推出“点单式”健康服务。去年开展健康讲座、急救培训等活动412场,惠及群众3.5万余人次。龙河湾社区“家庭医生教健身操”、青湖开发区“膳食工坊”体验课等特色活动广受好评,累计发放限盐勺、控油壶等健康干预用品4.9万余件。各社区创新推行“健康积分”兑换活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可兑换家庭药箱、体质检测等服务。

师市构建起“报、台、网、微、端”立体化宣传矩阵,让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准噶尔时报》开设“卫生与健康”专版,宣传各类卫生健康知识;五家渠电视台播出电视节目《健康面对面》;“健康六师”微信公众号发布健身指导、营养膳食等科普文章200余篇。

“现在大家买菜会看营养标签,锻炼前都先做热身运动。”正在选购低钠食品的市民张晓燕说。

“我们将持续深化健康教育与城市治理融合,让‘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三城’同创注入持久动力。”师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刘骏秀说。(全媒体记者 任斐斐)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编 辑:鲍 飞

一 审:张新慧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李新文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来源:端庄海洋Vn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