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万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11:58 4

摘要:人工智能深刻改变全球竞争格局。2024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全球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树立了新的标杆。

□ 实习记者 秦瑶 记者 满淑涵

人工智能深刻改变全球竞争格局。2024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全球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树立了新的标杆。

眼下,“人工智能+”行动在各地落地生成本土版本,多个省份出台人工智能专项政策,涉及“AI+金融”“AI+教育”“AI+医疗”等领域。陕西如何加码各方面配套资源,在人工智能赛道占据一席之地?围绕这一话题,本报特邀省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分析优势、共话发展。

【本期嘉宾】

雷秀娟 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

蔡文皓 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乔春玲 省政协委员、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长

借力AI为文旅焕新加码

智能导览、虚拟体验、精准营销……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重塑文旅产业运营模式。

按照年初召开的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陕西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继续深化改革,完成资源普查、规划编制、经济发展任务,全面实施“金字招牌”锻造、文化服务提质、万亿产业攻坚、特色品牌扩容、国际传播拓展、集成保障赋能“六大行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文旅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以西安城墙景区为例,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雷秀娟认为,现有的标识、简介内容有限,缺乏现代化、多样化的展示手段,难以满足游客深入探究历史文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部分省外或国外游客,吸引力稍显不足,体验感差强人意。

“未来可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在城墙或城门重要位置设置智能屏幕,以图文、视频、动画等形式详细介绍沿线建筑、博物馆和各城门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相关历史典故等。屏幕可设置多种语言版本,方便国内外游客自主选择浏览,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对西安历史文化的探知欲,增强游客与景区的交互性,提升文化传播效果。”雷秀娟说,西安城墙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古建筑,更是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墙”。

她建议,可利用现代科技,在城墙特定区域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秀,还原城墙历史场景,让游客穿越时空感受古长安的繁华景象,让西安城墙不断焕发时代魅力和文化感染力。

推动“陕牌”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具身智能、智能驾驶等应用被业内寄予厚望。

“具身智能”是指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或机器,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迅即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公司投身机器人领域研发已8年之久,早在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公司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便已具备基础功能与结构,能够完成抓取苹果、魔方等动作。”陕西伟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文皓介绍说,如今,公司的第三代机器人“晓唯”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人形机器人要像酒店智能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那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通家用商品,目前仍面临不少挑战。”针对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精度问题,蔡文皓建议,下一步应采用多技术融合方式,加大对高精度减速机和高性能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力度,特别是提高双目视觉的定位识别精度,提升机器人整体的运动控制精度,让人形机器人更具市场竞争力。

蔡文皓说,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集中在北上广等地,相应出类拔萃的一线算法工程师和机械设计人才也多汇聚于此。“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陕西雄厚的科教资源,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快速摆脱行业人才困境。”

针对当前人形机器人本体的成本控制问题,他希望陕西能在行业标准和规范上下功夫,着力加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研究和生产,不断完善供应链,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更新手段填补校园“安全盲区”

眼下,人工智能在校园安全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解决校园霸凌问题的新突破口。

据媒体报道,北京、安徽、河南等地已有学校安装了AI音频报警器,用技防手段填补“安全盲区”。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校园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省政协委员、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长乔春玲在调研中了解到,面对校园霸凌,传统的安防手段显得力不从心,而当前我省大部分学校主要依靠传统人工管理防止校园霸凌,效率低且难以实时监测。

在与一些人工智能企业交流探讨中,乔春玲对加强校园安全防护有了新思路。她认为,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防霸凌方面的应用,并明确其规范和标准,确保技术安全、合乎伦理、手段有效。

她建议,尽快建立校园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在校园重点区域安装人脸识别和行为分析摄像头,实时监测学生行为,并对可疑行为进行预警提示。此外,在校园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部署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识别网络欺凌言论,及时向学校管理人员和家长发送警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逼真的校园霸凌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校园欺凌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来源:陕西大小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