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连发三文,别把资本家当“渣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03:09 5

摘要:最近,香港首富李嘉诚因为一口气卖掉全球43个港口,被网友喷成了筛子。有人骂他“卖国求荣”,有人嘲讽他“给特朗普递投名状”,甚至有人翻出他“撤资内地”的旧账,直呼“资本家靠不住”。但就在这风口浪尖上,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突然连发三篇“小作文”,替李嘉诚喊冤,还

最近,香港首富李嘉诚因为一口气卖掉全球43个港口,被网友喷成了筛子。有人骂他“卖国求荣”,有人嘲讽他“给特朗普递投名状”,甚至有人翻出他“撤资内地”的旧账,直呼“资本家靠不住”。但就在这风口浪尖上,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突然连发三篇“小作文”,替李嘉诚喊冤,还警告说“骂资本家会破坏营商环境”。

这场“口水战”表面上是李嘉诚的生意经,背后却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仙打架”、舆论场的“键盘侠经济学”,甚至折射出我们看待企业家的复杂心态——到底该把资本家当“民族英雄”,还是“背锅侠”?

一、新加坡媒体急什么?因为营商环境是他们的“金字招牌”

新加坡媒体这次下场“护李”,看似为李嘉诚说话,实则是给自己打广告。毕竟,新加坡的营商环境常年全球前三,靠的就是“别问政治,只管赚钱”的招牌:

高效到离谱:注册公司比点外卖还快,政府服务APP能让你一天内搞定所有手续;

法治稳如狗:法律严苛到连嚼口香糖都罚款,但企业最爱的就是这种“不搞幺蛾子”的稳定;

- 税收低到笑:企业税17%,赚了钱揣兜里,政府绝不眼红。

所以当看到李嘉诚因为“商业决策”被扣上政治帽子,新加坡媒体立刻急了:“今天骂李嘉诚,明天谁敢来投资?”毕竟,如果连卖资产都要被骂“卖国”,那些跨国资本还怎么安心“渣男式全球捞金”?

(网友神评:新加坡这是怕李嘉诚事件让资本家们集体“恐华”,跑去新加坡开“避风港派对”吧!)

二、中美“掰手腕”,资本家成了“夹心饼干”

李嘉诚这次被骂,核心争议点在于:他卖的港口里,有巴拿马运河这样的战略要地。而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虎视眈眈想“收回运河控制权”,甚至放话要“动武”。

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站队!

- 中国视角:港口涉及航运安全,卖给美国资本等于“递刀子”;

-美国视角:中国控制运河威胁“国家安全”,必须抢回来;

- 资本家视角:我只是个卖货的,你们神仙打架别误伤我啊!

新加坡媒体倒是很“务实”:“企业又不是国家队,赚钱保命才是正经事!” 可问题是,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资本早已无法独善其身。企业越巨头,越像“经济战场”的兵卒——华为被制裁、TikTok被围剿,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网友调侃:李嘉诚这是玩《文明6》玩脱了,卖资源城邦结果触发世界大战!)

三、键盘侠经济学:爱国流量VS商业逻辑

这场骂战还暴露了一个魔幻现实: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家的“道德人设”比财务报表更重要。

- 爱国流量密码:只要扣上“卖国”帽子,网友立刻化身“正义使者”,哪怕看不懂财务报表也要激情开麦;

- 商业逻辑躺枪:李嘉诚的交易明明市场估值高、股东赚翻,却被骂“丧权辱国”;

- 新加坡媒体吐槽:“键盘侠们一边用着资本家的产品,一边骂人家祖宗十八代,这届网友太难伺候!”

更讽刺的是,新加坡自己就吃过“网络黑稿”的亏。去年有自媒体造谣“新加坡金融中心崩盘”,吓得外资连夜查机票,逼得政府亲自下场辟谣。

(网友金句:爱国是本能,但用爱发电之前,建议先看看电费账单。)

四、未来趋势:资本家也得学会“端水”

这场风波背后,是三个不可逆的趋势:

1. 全球化变“区域化”:企业不能再当“国际浪子”,得学会在中美之间“端水”;

2. 舆论战成新常态:一条推特能让股价暴跌,一篇“黑稿”能吓跑外资;

3. 企业家“人设化”:马斯克当网红、雷军直播带货,资本家也得学会“讨好群众”。

新加坡媒体喊话中国“别因小失大”,本质是担心营商环境被民粹情绪绑架。但换个角度看,中国网民对“资本外流”的敏感,何尝不是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

结语:资本无国界,但资本家有祖国?

李嘉诚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的矛盾:

- 我们既想要马儿跑(企业创造就业、税收),又不想让马儿吃草(批判资本家“贪婪”);

- 我们既拥抱全球化(买iPhone、开特斯拉),又警惕全球化(怕资本“叛逃”)。

或许,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非黑即白地“骂”或“护”,而是建立更透明的规则——让商业的归商业,安全的归安全。毕竟,如果连李嘉诚卖资产都要被“全民审判”,那些中小企业家恐怕只能瑟瑟发抖:“要不……我也去新加坡注册个公司?”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