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栝(瓜)楼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12:43 5

摘要: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如同连接古今智慧的绿色桥梁,承载着《神农本草经》的千年智慧,同时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葫芦科栝楼属的攀援藤本植物,它宛如自然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形态点缀着大地。更值得一提的是,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如同连接古今智慧的绿色桥梁,承载着《神农本草经》的千年智慧,同时在现代药学研究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葫芦科栝楼属的攀援藤本植物,它宛如自然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形态点缀着大地。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全身都是宝,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栝楼以长达10米的藤蔓构筑生存空间,茎部纵棱分明,被白色柔毛覆盖,宛如身着绒毛铠甲的探险者。叶片呈卵状心形,3-5浅裂如掌状展开,叶脉网状交织,既展现柔美姿态又暗藏生存智慧。

花期从6月中旬绵延至10月,白色花冠在夜间悄然绽放,略显淡雅的紫色晕染在花瓣边缘,雄花总状花序与雌花单生交替,演绎自然界的生殖交响曲。果实成熟时由青转黄,表面斑纹如大地指纹般独特,黄色中透出微微的橙红,种子扁平如新月,边缘棱线勾勒出精密的生命密码。

栝楼喜暖湿气候,耐寒却不耐旱,对水分需求如哲学家般"中庸"——既需湿润土壤又忌水涝。其根系深扎地下,块根肥大如储能宝库,茎蔓多分枝似触手探索空间,常见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边缘,或与人共栖于村落田畔。这种对环境微妙平衡的把握,恰似中医"阴阳调和"理念的具象化。

从中国华北至中南、华东的广袤土地,栝楼以辽宁、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份为据点,延伸至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邻国,形成独特的生态文化圈。尤其山东肥城与长清地区,三百余年栽培历史沉淀出"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印证了《本草纲目》所言"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的农耕智慧。

果实(栝楼)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化痰:裂解肺热痰黏,如《纲目》载"涤痰结,利咽喉"。传统药方中,常与其他药材配伍,煎煮服用,以增强清热化痰之效。

宽胸散结:疏通胸痹结滞,缓解胸闷胸痛。现代临床上,常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改善胸闷等症状。

润燥滑肠:化解肠燥便秘,如《简便单方》以蜜膏含咽治干咳。在民间,人们常将栝楼与蜂蜜混合制成膏剂,用于缓解干咳和便秘。

现代应用:提取物扩张冠状动脉,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栝楼果实还可制成片剂、胶囊等现代制剂,方便患者使用。

种子(栝楼子)性味归经:同果实,侧重润降。

功效

清肺化痰:强化润肺之力,善治燥咳无痰。

滑肠通便:富含油脂,润泽肠道,如《山西中草药》配伍火麻仁治燥结。

炮制妙用:炒制减寒性,蜜炙增润肺,制霜降滑肠副作用。

果皮(栝楼皮)性味归经:同果实,专攻胸膈气滞。

功效

清肺化痰:侧重化解肺热痰浊。

利气宽胸:消散胸中痞满,如《卫生易简方》配伍半夏治痰饮胸痞。

临床价值:配伍解心痛片改善胸闷症状。

根(天花粉)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生津:缓解消渴燥热,如《伤寒论》治热盛发黄。

消肿排脓:外治痈疮肿毒,内服抗癌抑瘤。

现代突破:天花粉蛋白作为引产与避孕药物,改写妇科医学史。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成功提取天花粉蛋白,并应用于临床,作为中期妊娠引产的药物,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一发现不仅为妇科医学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传统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食用栝楼有悠久的历史:唐代以栝楼根作粉煮粥,宋代创新乳酪食用法,明清医籍详载其药用机理。如张梓《药性类明》言:"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揭示其药性的哲学本质。栽培史上,肥城与长清道地产区形成"地理标志药材"模式,印证《本草图经》"三四月生苗,九月熟赤黄"的农时智慧。

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栝楼子抑制血小板聚集、栝楼皮扩张冠脉、天花粉蛋白抗癌及引产作用。分子层面解析其皂苷、多糖、黄酮类成分,为传统功效提供科学依据。如抗癌机制涉及诱导细胞凋亡,抗凝作用源于抑制凝血因子,彰显中西医汇通的学术前景。

传统与现代工艺结合生产的解心痛片:栝楼提取物配伍西药,开辟冠心病治疗新路径。药食同源开发的栝楼籽油保健胶囊、栝楼皮茶饮、天花粉功能性饮料等,将传统药材转化为现代健康消费品。

山东栝楼种植基地结合旅游观光,打造"药文化体验经济"。例如某些栝楼种植基地通过开展药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促进了栝楼药材的推广与认可。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服,恐寒性伤阳。反乌头,避免与附子类药物同用。孕妇忌天花粉蛋白,因其引产作用。

栝楼子炒至微黄,缓和滑肠之力。蜜拌栝楼皮增强润肺止咳。压去油脂成霜,避免恶心呕吐副作用。

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共生密码栝楼,这一缠绕在东亚大地上的绿色生命链,既是神农时代便启用的"天然药柜",又是现代药学实验室的灵感源泉。其全株入药的智慧体系,不仅印证了中医"整体观"的哲学思想,更在药食同源、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当我们在实验室解析其分子结构时,亦需聆听《本草纲目》中"秋后掘根,结实有粉"的古老回声——那是自然与人类文明共同书写的生命密码,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来源:健康去哪儿了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