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多起病于婴幼儿人群,在青少年及成年人群中较为隐匿。作为一种致残、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SMA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甚
作为全球首款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诺西那生(Nusinersen)的诞生为SMA疾病治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SMA是由于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近端肢体和躯干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变性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多起病于婴幼儿人群,在青少年及成年人群中较为隐匿。作为一种致残、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SMA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
诺西那生是一种以反义寡核苷酸(ASO)为核心机制的药物,它通过鞘内注射给药方式,直接作用于疾病起源部位——中枢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如同为树根“浇水”一般,精准地发挥治疗效应。
诺西那生于2016年12月获FDA批准,相隔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即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期间得到了各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于2021年12月纳入国家医保,正式开启了SMA治疗的医保时代。如此“光速推进”,也得益于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包括中国罕见病联盟、美儿SMA关爱中心等的协同合力,将以SMA为代表的罕见病诊治与保障水平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在国内上市六年多以来,诺西那生在SMA儿童及成人患者中的应用逐步普及,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接受诺西那生治疗人数最多的国家。这样一个大样本患者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是怎样的?临床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究竟如何?日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SMA疾病注册登记研究,中国也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发起了中国SMA儿童及成人疾病注册登记研究。
与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相比,注册登记研究(registry)为药物上市后的疗效监测和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提供了更加真实、广泛的临床证据,是推动医学从"理想化证据"向"真实世界决策"跨越的战略性工具。
相比于儿童SMA患者,成人SMA病程长,常伴有关节挛缩、脊柱侧弯和骨质疏松等更多骨骼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此外,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由于成人SMA起始治疗时间较晚,可能药物治疗效果不及儿童显著,加之经济、心理等问题,导致成人治疗意愿偏低。且目前有关DMT药物治疗中国成人5q SMA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仍较为有限。因此,建立一个可以密切监测成人SMA患者的登记数据库非常迫切。
中国SMA成人疾病注册登记研究旨在长期观察成人SMA患者以更好地了解自然史、疾病结局以及DMT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目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全国12家中心参与,共纳入200例入组年龄18岁以上基因确诊为5q SMA的成人患者。研究于2022年12月启动,计划最长随访5年。目前已陆续于2024年多个国内学术大会,以及2025MDA国际学术会议发布了诺西那生在中国5q SMA成人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中国成人与儿童患者真实世界的“双重验证”
在3月16-19日美国召开的2025年肌萎缩学会临床与科学会议(MDA)上,中国SMA成人患者疾病注册登记研究与儿童登记研究分别以壁报形式发布了基于2型和3型患者人群的最新分析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诺西那生治疗2/3型5q SMA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升患者治疗规范性、依从性,尤其为众多长期未开启疾病修正治疗的成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决策数据支撑。
图1. MDA大会的壁报展示
本次在MDA发布的《诺西那生治疗成人5q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多中心疾病登记研究》最新分析纳入了168例2/3型患者,包括37例2型SMA患者和131例3型SMA患者,诺西那生起始治疗的中位年龄为23岁(2型SMA)和26岁(3型SMA)(表1)[3]。且开始接受诺西那生治疗时或之前的HFMSE评分和RULM评分与开始接受诺西那生治疗时的年龄无关。
表1. 基于SMA分型(2型和3型)和运动功能状态的基线特征
分析中将HFMSE(Hammersmith功能运动扩展量表)评分改善≥3分、RULM(上肢模块修订版)改善≥2分、6-MWT(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30米定义为各量表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即治疗应答。在以上三个量表中任意一个中获得有临床意义改善的患者比例即被称为整体应答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4个月时,SMA3型可行走、3型可独坐以及2型可独坐患者在治疗14个月时的整体应答率分别为73.1%,68.8%以及60.0%(表2)。
表2. 根据SMA类型(2型和3型)和运动功能分类,评估治疗后14个月的运动功能指标反应
此外,大多数患者的HFMSE和RULM评分均较基线有所提高(图2)。且不同运动功能状态的患者都有改善的可能,即使是2型不可独坐的患者上肢功能(RULM评分)改善都有可能提升接近9分,这说明即使症状较重的成人患者,也有机会通过治疗获得重要的功能改善,应该尽早启动疾病管理及DMT治疗。
图2. 根据SMA类型(2型和3型)和运动功能分类,从基线到第14个月时的HFMSE和RULM评分变化
这些数据再次佐证了诺西那生治疗可以帮助中国成人SMA患者获得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稳定。
该研究的全国协调负责人、此次中期数据发布的通讯作者,北京协和医院的崔丽英教授表示,“登记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成人SMA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有效性,目前的分析结果也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治疗预期。”
同期发布的另一项研究——《诺西那生在2型/3型5q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中国疾病注册登记研究的第二次中期分析》,也进一步拓展了临床对诺西那生在中国儿童SMA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的认识[4]。
本次分析纳入了经基因检测确诊为2型或3型、且年龄<18岁的5q SMA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诺西那生作为其首次DMT药物。疗效终点为开始诺西那生治疗后第6、14和22个月的治疗反应,采用HFMSE、RULM和6-MWT进行评估。研究共纳入513例5q SMA患者,其中包括336例2型SMA患者和177例3型SMA患者(表3)。
表3. 基线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
结果显示,不同亚组患者第6、14、22个月的平均HFMSE评分、RULM评分较基线均有所提高(表4)。
表4. 诺西那生开始治疗后第6、14、22个月时2型和3型SMA患者(在基线时可独坐/步行)的量表评分较基线的变化
此外,23例2型SMA患者在接受诺西那生治疗后获得了行走能力。在相关性的分析中,研究从基线到14个月的变化中观察到HFMSE与RULM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42,p
图3. 2/3型SMA患者从基线到第14个月的HFMSE评分变化与RULM评分变化之间的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
安全性方面,在131例接受诺西那生治疗的患者中,仅有2例报告了诺西那生相关的不良事件(无菌性脑膜炎和肌痛),无死亡事件发生。
这些结果表明,与首次中期分析的结果一致,对于中国的2型/3型5q SMA儿童患者,诺西那生治疗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且总体耐受性良好。
总体来说,最新在MDA大会上发布的两项研究证实了诺西那生在中国儿童和成人2/3型5q SMA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较高质量的参考依据,也为诺西那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信心。期待未来两项登记研究的更长期(5年)随访数据更新,进一步夯实诺西那生治疗中国SMA患者的临床证据,助力更多中国SMA患者获益。
SMA诊疗“破局与重构”
近年来,SMA诊疗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突破,从诊断技术革新到治疗体系完善,构建起了贯穿疾病全程的管理闭环。
这一系列进展体现在诊断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显著提升了疾病的检出效率,减少了因表型异质性导致的误诊漏诊。另一方面,携带者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的三级预防体系,使疾病干预窗口前移至胚胎发育早期,为高风险家庭提供了主动防控的选择权。
诊断技术的精准化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球上市的DMT药物给SMA患者带来了勇气和希望。以诺西那生为例,其已在全球积累了超14000例真实世界治疗案例,多项临床试验、真实世界研究以及荟萃分析均证实了其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诊断技术、药物研发不断突破的同时,SMA诊疗仍有多重挑战亟待克服。一方面,医患沟通不足,患者未建立合理的治疗预期。另一方面,多系统并发症管理不足,SMA患者常伴随呼吸衰竭、脊柱侧凸、吞咽障碍等多系统异常,需神经科、呼吸科、骨科、康复科等进行综合管理,但国内多学科联合门诊覆盖率低,基层医生对并发症早期识别与干预能力有限。
自19世纪末被首次发现以来,SMA疾病治疗已经经历从早期的姑息治疗、症状管理,到诺西那生开启的DMT时代的变革发展。随着新技术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SMA患者治疗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对于SMA这样的复杂疾病来说,未来如何运用好大样本的真实世界数据,实现更加科学的精准治疗是迈向下一个突破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而言,此次发布的两项中国数据,无疑从更广泛的人口学特征,提供了更为长期和清晰的真实世界数据样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资料:
[1]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等.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J].罕见病研究,2023,2(2):231-255.
[2]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等.脊髓性肌萎缩症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0, 100(40):3130-3140.
[3]Yi 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Nusinersen among Adults with Type II & III 5q-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 Multicenter Disease Registry in China. Poster. 2025 MDA.
[4]Xiuxia W, et al. Nusinersen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Type II/III 5q-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econd Interim Analysis from A Chinese Disease Registry. 2025 MDA.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来源:医药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