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1日,一则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通报,引爆了舆论!
接下来你将要看到的是:
75条反逃税视频背后的千万逃税链,一个“爱国大V”的崩坏启示录!
2025年3月21日,一则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的通报,引爆了舆论!
通报将拥有6300万粉丝的网络大V司马南推向了舆论风暴中心。
通报显示,鼎鼎大名的司马南竟然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偷逃税款462.43万元。
司马南的实控企业“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政策少缴税款75.32万元,合计罚没金额926.94万元。
让人觉得无比讽刺的一点是:
就在半年前,司马南的抖音账号仍置顶着《向薇娅追税的正义之战》的视频。
司马南高喊“逃税者吸的是人民的血!”。
而比这更具冲击力的是:
有网友统计发现,司马南曾经发布了75条涉税科普视频。
曾经的司马南口口声声的痛斥明星网红们的逃税行为。
甚至以美国富人避税案例警示公众。
然而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向以“正义斗”士面目示人的司马南自己在抨击他人的违法行为时。
自己也将收入拆分至三亚个体户工作室,并利用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虚构成本。
他甚至构建起了一套比薇娅更隐蔽的偷税模型。
对于司马南表里不一的行为,有网友称其为“批判者的镰刀,最终割向了自己”。
薇娅
司马南曾在视频中怒斥范冰冰“偷税8亿是对劳动者的犯罪”。
他曾呼吁“法律面前没有顶流”。
但税务局的调查显示:
司马南通过关联企业转移收入时,甚至将“爱国主题演讲费”计入影视策划中心成本。
更耐人寻味的是,司马南旗下的公司注册地涉及海南、霍尔果斯等税收洼地。
与他当初所批判的那些“利用政策漏洞者”的行为如出一辙。
早在2023年,司马南被曝在美国购置房产,其回应称“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引发群嘲。
而在此次的税务调查中,司马南在三亚个体户工作室的资金流向再度引发质疑。
网友戏谑:“骂美国是工作,学美国逃税是专业。”
数据显示,司马南粉丝中45%为三四线城市中年男性,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比62%。
这类群体对“贫富对立”议题高度敏感。
而司马南通过痛批资本家、明星,为其构建了“代偿性正义”的心理补偿。
类似方舟子打假韩寒反被质疑数据造假。
罗永浩举报西门子却陷债务纠纷等案例。
司马南的“批判者”人设往往自带道德豁免权。
司马南团队深谙此道,将税务科普视频包装为“为民请命”。
实则借此提升账号权重,吸引保健品、投资课程等广告投放。
财税专家指出,影视行业盛行“工作室-个体户-小微企业”三级拆分模型:
将个人劳务收入转入个体户(核定税率低至1%)。
再通过小微企业虚增成本(如虚构剧本创作费、场地租赁费)。
司马南案件中,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列支的“舆情监测费”高达120万元,却无法提供对应服务凭证。
“虚构咨询费只需找关联公司互开发票。
稽查部门需逐笔穿透资金流才能识破。”
一位税务律师表示,这种“合法外衣下的违法”比薇娅的简单逃税更具危害性。
尽管926万元罚款已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数字。
但对比其单场直播带货超千万元的收入。
62%的网民认为惩罚力度不足。
反观美国,税务欺诈最高可判5年监禁。
日本年收入超1000万日元者必须公示纳税额,而我国仍缺乏对高收入群体的强制公开机制。
“当爱国成为司马南赚钱的生意。
当道德批判沦为司马南的表演,他就这样骗过了他的6300万粉丝。
在抨击他人违法的同时,自己却在违法的攫取大量利润。
有鉴于此,你未来还能相信网络大V的人设吗?
请投票回答:
① 只信事实 ② 永不轻信 ③ 等待法律审判
来源:深圳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