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公布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应用第二批典型案例,桦川县成功入选,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获得了高度认可,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公布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应用第二批典型案例,桦川县成功入选,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获得了高度认可,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桦川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中心,作为松花江流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拥有总耕地面积221万亩,建有高标准农田116.2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亿斤左右。长期以来,桦川县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面对黑土地曾出现的退化问题,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保护性耕作之路。
在技术推广方面,桦川县大力推行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旨在秋收后,利用大马力收割机、秸秆粉碎抛撒机等设备,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在地表,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经过多年实践,土壤明显变“软”,土壤有机质增加,配合粪肥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施用量不断降低,粮食产量也稳步攀升。
桦川县梨丰乡梨树村天祥大豆种植合作社便是以秸秆大量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模式,作为保护性耕作示范实施基地。据了解,基地核心面积200亩,辐射面积达100000余亩,基地以旱田生产为主,在采用此项技术后,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又简化了农事操作流程,有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为保障保护性耕作的顺利实施,桦川县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方面,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如与中国农科院组建院地联合工作组,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补贴鼓励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黑土地保护知识理念,提高农民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桦川县入选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典型案例,是对其多年来黑土地保护工作的肯定。未来,桦川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思想,积极组织相关技术培训与指导,持续强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创新,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同时深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践,不断完善技术模式和保障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桦川力量”。
张笑晨 记者 王蕾
来源:佳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