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在济南广袤的田野上,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的大幕徐徐展开。无人机盘旋、智能农机轰鸣、农技专家在线指导、农产品线上走四方……科技的力量,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在济南广袤的田野上,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的大幕徐徐展开。无人机盘旋、智能农机轰鸣、农技专家在线指导、农产品线上走四方……科技的力量,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智能农机“唱主角”
春耕尽显“科技范儿”
当前,冬小麦正处于田间管理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在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万亩粮食减损示范区内,多台智能化的卷盘式水肥一体化喷灌机正沿着田垄缓缓行进,伞状喷头喷出的水雾,均匀洒向麦苗。“这套设备跑起来,一天能浇地30多亩,不仅节水,还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
据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前期优化布局,田、林、路、渠、机、电、井等基础设施,如今的万亩方已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林相连、渠相通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成为黄河畔的农业新地标。从早些年“凭经验”到现如今逐步实现的“看数据”,万亩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将数字化技术经试验逐渐应用到农业管理各个阶段,一站式数据采集,方便了农业人员在“云端”查询。
农技知识“云端”服务
春耕有了“智囊团”
“小麦返青期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和根腐病,建议使用……”在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相关农业的微信交流群内,农技专家正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为农民朋友讲解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
“以前遇到种植难题,只能跑到镇上找技术员,现在好了,打开手机发张照片就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太平街道的种植户李大姐对“线上问诊”农技服务赞不绝口。
农技推广服务是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济南市积极创新农技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开设建立“农技服务微信群”等方式,将农业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为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生物有机肥
让农业“可持续”
走进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东坡村农田,农户正忙着将有机肥撒入田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们使用的有机肥大多来自当地的利民智慧养殖场,将鸡粪进行高温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不仅解决了鸡粪的处理问题,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以前种地全靠化肥,虽然产量上去了,但地力却越来越差,从去年改用有机肥后不仅成本降低了,土壤也越来越肥沃,庄稼长得更好了!”种粮大户赵先生对生态种植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生态农业倡导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通过轮作、混作、有机肥料的应用,来维护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这样的耕作方式,既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和营养,又保护了土地和水源不受污染。
直播带货拓销路
助农增收促振兴
“超甜!吃豆子长大的‘冰激凌’西瓜想尝尝吗?目前已陆续上市,想吃的家里人,赶快下单购买。”在济南起步区太平街道来佛寺村,新农人秦翠萍通过线上直播在田头就把一筐筐西瓜销售出去。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目前,太平街道的“太平宝”西瓜已陆续上市,瓜农们通过线上直播带货加线下实体店销售的形式,让太平宝西瓜火爆“出圈”。
一直以来,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困扰广大农户。既要丰收也要增收,为了让地产西瓜成为“香饽饽”太平街道联合广大农户、企业多方发力,通过上门收、开直播、创品牌等推动地产西瓜乘“云”上“网”走四方。
科技赋能,万象“耕”新。在科技的助力下,济南春耕生产正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迈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记者:王静静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