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分时节,龙形镇丁坝村的千亩制种油菜基地里金浪翻涌,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制种油菜产业蓬勃发展,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让传统油菜田变身"种业芯片"培育基地,走出增收致富的"黄金路径"。
春分时节,龙形镇丁坝村的千亩制种油菜基地里金浪翻涌,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制种油菜产业蓬勃发展,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让传统油菜田变身"种业芯片"培育基地,走出增收致富的"黄金路径"。
3月20日,记者走进龙形镇丁坝村,基地内工人正在油菜地除杂。“制种油菜需要相对纯净的空间,这是为了防止不同品种间花粉传播。”丁坝村党支部书记谭伟说,在除杂的同时,还要及时根据叶色叶形、植株形态等拔出异型株,并彻底清除制种区及其周边的所有十字花科植物,防止外来花粉污染,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质量。
“我们村种植有制种油菜1700余亩,其中村集体经济147亩,每亩相比传统油菜增收700余元,5月上旬即可收割出售,预计总产值300万元左右。”谭伟说。
“制种油菜”不同于普通油菜,是专门用于生产油菜种子的油菜品种,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不仅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也让周边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我种植了近3亩油菜,和村上一起卖,今年油菜能带来3000元增收。"村民周汝辉告诉记者。
据悉,龙形镇为种植户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特邀市农科院、西南大学专家团队驻点指导,从品种选育、播种到水肥调控实行"一条龙"技术托管,让科学种植成果直通田间地头。
记者 吕 洁 张 凡
编辑 刘 莉
编审 王 鹏
监制 李川莲
来源:潼南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