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道歉!停更半年罪名掐指可算,网友感叹:人社虚假至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5:55 4

摘要:曾经的司马南,以犀利的言辞和强烈的“爱国”立场吸引了数千万粉丝,俨然是网络舆论场上的风云人物。

曾经的司马南,以犀利的言辞和强烈的“爱国”立场吸引了数千万粉丝,俨然是网络舆论场上的风云人物。

然而,3月21日北京市税务局的一纸公告,却将他从神坛拉下。

一边高喊“爱国”,一边偷税漏税,这种言行不一的双面人生,如何取信于民?

曾经以尖锐的批评和“爱国”形象著称的网络大V司马南,现在却被爆出偷税漏税的问题,这真是极具讽刺意味。

他一直努力塑造的“爱国”者形象彻底垮塌,留下的只有一片混乱和众多疑问。

3月21日,北京市税务局发布公告,司马南偷税漏税事件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公告指出,2019年至2023年间,司马南通过隐瞒收入和虚假申报等方式,少交了个人所得税462.43万元。

他还利用自己控制的影视公司,编造虚假的成本费用,非法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少交了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

最终,税务部门依法追回司马南少缴的税款,并加收滞纳金和罚款,总金额高达926.94万元。

这事儿一曝光,网上立马炸开了锅,大家又是吃惊,又是嘲笑,还有人不停地问是不是真的。

一个平时总说自己“爱国”的名人,竟然违法了,这对他自己来说,简直是形象崩塌,大家也开始怀疑他以前说的话是不是真的。

这个人一边喊着“爱国”,一边偷偷摸摸地偷税漏税,说一套做一套,以后谁还会相信他?

司马南在网络上很红火,这和他在网上有大量粉丝密切相关。

全网粉丝超过五千万,对司马南来说,就像找到了“财富密码”。

他主要不是靠直播卖东西或者收礼物赚钱,而是用“爱国”相关的言论来吸引大家的关注,然后把这些关注度变成钱。

也就是说,司马南通过“爱国”言论获取流量,再将这些流量变现,这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司马南的爱国表现让人怀疑,这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为了博取名利的表演?

过去,他靠着评论社会现象和批评时弊在网络上走红,打着“爱国”的旗号吸引了大批粉丝。

现在看来,这种“爱国”更像是他的一件外衣,用来掩盖他追逐金钱和名利的真实目的。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司马南自己曾公开呼吁打击偷税行为,结果自己却因为偷税漏税被查处,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现在是网络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些网络红人为了赚钱,常常制造话题,发表过激的言论。

甚至有些人为了博眼球,不惜触犯法律底线,最终导致人设崩塌。

司马南事件,正是这种现象的缩影。

司马南的税务问题不是偶然疏忽,而是持续多年的违法行为。

从2019年到2023年,四年时间里,难道他对自己的收入状况完全不知情吗?

难道他从未用过“个人所得税”APP了解纳税情况?

这显然不合常理。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上活跃多年的资深人士,一个拥有数千万粉丝的大V,说他对税务一窍不通,很难让人相信。

他如此长时间持续偷税漏税,很难解释为一时疏忽,更像是明知故犯。

司马南的所作所为,并非不懂法,而是知法犯法,故意为之。

司马南的行为让人非常担忧,他自己说的话都前后矛盾了。

他口口声声说爱国,却又攻击那些对国家经济有很大贡献的民营企业,甚至威胁自己的同胞。

更让人不解的是,他一会儿去俄罗斯大使馆庆祝国庆,一会儿又去美国大使馆庆祝国庆。

他还在日本穿着和服吃喝玩乐,赞美日本,却又批评莫言去日本和写日本的文章,这种双重标准让人怀疑他爱国的真心。

更重要的是,司马南在美国买了房子,却多年来一直否认,说有人造谣。

这样的言行不一,更让人看清了他的虚伪面目。

司马南每次发布视频,总要强调自己的身份是中国公民、北京市民,住在北京市东城区。

他还详细地说自己住在南锣鼓巷8号。

但实际情况是,南锣鼓巷8号根本不是住家,而是一间公厕的地址。

这种行为明显是在欺骗大家,他实际上并没有住在自己声称的地址。

用虚假信息来包装自己,损害了他的信誉。

事情闹大后,各家媒体都想采访司马南。

红星新闻的记者联系了他,但他没马上接电话,而是选择用文字回复。

司马南在长篇回复中说,他已经“认错”了,为自己占用公共资源、让粉丝失望感到内疚。

但他把责任主要推给合作的MCN机构,说自己六百多万的报酬没依法交税,害得他被罚了一大笔钱。

言语间他觉得自己很冤枉,好像要把自己说成是“无辜的受害者”。

司马南回忆说,四个月前税务部门突然到访,两辆公务车停在他家门外,几位身穿制服的税务人员打开执法记录仪,场面让他感到意外。

他解释说,自己有7200万粉丝,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来自MCN机构。

虽然和机构合作了好几年,但总共才赚了600万,没想到因此引起税务调查。

最后,司马南希望媒体能够报道他已经认罪接受处罚,并且向支持他的粉丝表示道歉。

但是我想说:有些网络大V为了追逐点击量和赚钱,不惜发表过激的观点,故意引发社会分裂,煽动对立情绪,这些行为对社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做法,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舆论,撕裂社会。

来源:青梅侃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