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10人获评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6:12 5

摘要:近日,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正式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庆云县10人入选。

近日,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正式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庆云县10人入选。

“海岛金山寺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张华(右一)

传承人张华出生于1966年,多年来搜集和整理我县流传的民间故事,积极联系政府有关部门、文史爱好者、文化志愿者等,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积极参与儿童舞台剧《少年玄奘》和系列动画片《海岛金山传奇》的前期工作,为弘扬和传承“海岛金山寺的传说”做出了积极努力。

刘贵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刘桂凤

传承人刘桂凤出生于1973年,跟随刘贵哈哈腔第四代传承人王洪涛学习至今,主学小生、胡生、彩旦等行当,系统掌握了刘贵哈哈腔的唱腔风格和唱腔技巧,在传统戏曲基础上,改进新唱法,融合现代元素,使唱腔更加完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也让更多群众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渤海竹板书代表性传承人李福山(左一)

传承人李福山出生于1962年,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多次参与“三德学堂进村”“移风易俗文艺宣讲”等活动,将党的理论政策、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渤海竹板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赢得了广泛赞誉,并多次获奖,是渤海竹板书的优秀传承人。

吴钟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宗学习(鼓上表演者)

传承人宗学习出生于1972年,曾受聘为22集电视连续剧《郎公寺传奇》武打顾问、武警庆云中队八极拳教员、县实验小学武术总教练等。2018年8月,被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组委会评为”海峡两岸八极拳金牌教练”,为吴钟八极拳的弘扬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吴钟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信书霞

传承人信书霞出生于1968年,精通八极拳大架、小架、鞭杆、绨袍剑等拳械项目的知识和技艺,多次参与历届海峡两岸(德州·庆云)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的筹备工作,在全县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和健身活动队伍中推广普及吴钟八极拳,为吴钟八极拳的普及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吴钟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程显红

传承人程显红出生于1971年,长期以来致力于吴钟八极拳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精通八极拳大架、小架、鞭杆、绨袍剑等拳械。参与历届海峡两岸吴钟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的筹备工作及各级赛事,获得“吴钟八极拳最佳杰出代表”等荣誉称号。同时积极培养新人,有效扩大了吴钟八极拳的受众群体与影响力。

泥塑(东赵泥人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立忠

传承人赵立忠出生于1981年,字悟音,艺名无声赵,毕业于山东特教学校工艺美术系,擅长书法、绘画、肖像泥塑制作等,曾先后在北京宋庄艺术区、淄博老房子陶艺工作室、上海陶缘陶艺大师工作室学习工作,现为上海陶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民间艺术院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分会会员。他创作的作品或夸张、或童稚、或古朴,个性鲜明,被海内外诸多陶艺收藏家收藏。2010年底,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文化艺术展,受到了国内外众多雕塑爱好者及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

“一剪红”如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迎春(居中)

传承人杨迎春出生于1985年,长期工作在美术教学工作一线。其作品在坚持传统技法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凸显率真、质朴、单纯、豪放的剪纸风格,在中央、省、市等各级媒体刊发。她曾带领学生参加中央七套《归途》的录制,为非遗文化的弘扬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刻瓷(刻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石海良

传承人石海良出生于1967年,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他不仅在技艺上精益求精,更在传承与传播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其独到的见解与精湛的技艺,使其在业界内外享有广泛的赞誉与影响力。

肉食传统制作技艺(尚堂扒鸡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刘荣新

传承人刘荣新出生于1977年,自幼跟随父亲刘洪山学习扒鸡制作。他秉持初心,潜心钻研,将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化生产设备相结合,优化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严把质量关,并不断创新,使得尚堂扒鸡深受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喜爱,有效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下一步,庆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将积极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庆云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文化藏宝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