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乡土:解码建行普惠金融下沉乡村的破题之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6:38 4

摘要:“农,天下之大本也。”悠悠华夏,千年农耕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乡村,始终是华夏大地的坚实根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嘹亮吹响,这不仅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宏大愿景,更成为金融行业义不容辞的使命。

“农,天下之大本也。”悠悠华夏,千年农耕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乡村,始终是华夏大地的坚实根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嘹亮吹响,这不仅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宏大愿景,更成为金融行业义不容辞的使命。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成为了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作为国有大行,中国建设银行近年来以普惠金融为抓手,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乡土经济。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年初新增2513亿元,增速超8%。

面对“国之所需”与“民之所盼”的时代课题,如何突破金融资源下沉的梗阻,真正让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切实纾解乡村发展之困?中国建设银行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通过构建“政策导向+需求洞察”的双轮驱动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金融助农新路径,在服务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探索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行方案。

产品创新:从“输血”到“造血”,破解乡村融资结构性难题

“春耕来了,要支付机械设备的租赁等费用,现在资金短缺,部分春耕作业搁置”。南充农鼎农业有限公司李总表示,“在阆中市柏垭镇富乐庙村承包了近5000亩土地,致力于玉米等粮食作物”。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而乡村金融的痛点,首在“融资难、融资贵”。信贷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国建设银行牢牢抓住信贷服务这个牛鼻子,通过积极的产品创新,为破解乡村融资结构性难题带来了曙光。

以 “裕农贷款” 产品包中的 “裕农快贷” 为例,该产品的设计极具针对性。针对农业项目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将贷款年限最长延长至5年,这一举措充分契合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周期,极大地缓解了涉农企业的还款压力。建行阆中支行的张亚在了解到李总公司的情况后,迅速为他量身定制 “裕农快贷” 信用贷款方案,并且在短短2天内,就使得40万元贷款成功获批。这笔及时到账的资金,如同一场 “及时雨”,让南充农鼎农业有限公司的粮食种植计划得以顺利推进,避免了因资金问题导致的生产停滞。

“裕农贷款”产品创新的背后,是建设银行对乡村金融需求的深刻洞察,精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4年末,“裕农快贷”余额1601.52亿元,较年初新增731.85亿元,增速84.15%。

服务下沉:从“柜台”到“田头”,激活乡村金融末梢神经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图卷上,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正悄然延伸。当浙江睦府农业的春耕计划遭遇资金困扰,建行杭州建德支行的信贷团队已踏着晨露走进田间。给予量身定制了贷款方案,以房产抵押形式进行授信审批,890万元信贷资金如同精准滴灌的春水,仅用2天内便解冻了企业的原料采购与雇工困局,让现代化农机得以在万亩良田奏响生产序曲。

数字化转型的东风,同样吹拂着嘉兴桐乡的果园。当张阿姨面对新果树采购的资金断点愁眉不展时,"建行惠懂你"APP的智慧风控系统已完成对家庭农场经营数据的云端解析。客户经理带着移动终端上门服务,百万金融活水让智慧农场的物联网设备如期运转,数字化管理的翠冠梨树苗正孕育着秋收的甜蜜。

从钢筋混凝土的金融街到阡陌纵横的乡野,这场静默而深刻的服务变革,不仅打通了金融活水润泽乡土的“最后一公里”,更在数字化重构中搭建起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新桥梁。当人工智能巡检替代了抵押物评估,当区块链溯源激活了沉睡的农业数据,乡村振兴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金融支点。

截至2024年末,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6000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乡村企业、农户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迎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建行银行立足国有所需、民有所盼,以金融笔墨勾勒出独具特色的乡村融合新范式,从托举大项目、大工程,到服务田间地头的小企业、小农户;从扎根基层、打通“最后一公里”的 “背包银行”,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创新探索;从裕农贷、建行惠懂你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持续扩容,到“秒批、秒贷”智慧信贷的普惠延伸,这场由国有大行引领的金融变革正在重塑乡村经济生态。当信贷服务突破物理网点限制触达每个村组,当3.3万亿涉农资金化作滋润沃土的金融活水,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已然在神州大地的阡陌之间,谱写出中国金融史册的崭新篇章。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