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9日,由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红十字会主办,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市融成实验小学承办的《锡城健康公开课》直播活动在融成实小举办。
3月19日,由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红十字会主办,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市融成实验小学承办的《锡城健康公开课》直播活动在融成实小举办。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即保证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两次眼保健操(包含在课间时间内),并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安排。
本次直播活动邀请了无锡市融成实验小学校长 王波;江苏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无锡市实验幼儿园 陈金花围绕“2·15专项行动”,结合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课间休息和体育锻炼相关内容,一起探讨如何正确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等知识。
Q
这项政策对学生体育运动有何指导意义?
A
“2·15专项行动”明确规定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确保15分钟课间时长,为什么国家要推行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这背后藏着科学的密码——青少年每天需要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才能让骨骼生长速度提高23%。而15分钟课间不仅仅是休息,更是让大脑从“知识海绵”切换到“活力引擎”的黄金时间。我们会发现喜欢运动的同学,上课时的反应也快。这项政策,正是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们的成长,护航的“中国方案”。
Q
如何确保体育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A
王波:1.内容设计体现多样性。如: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我们设计了广播操和跑操,特点是集体组织,统一行动,有一定的运动强度。下午的大课间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练习,特点是形式多样,各班自主组织,项目有趣味性,也有一定运动强度。
2.教学设计突出适切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主要指向游戏化、故事化的情境;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兴趣主要指向比赛化,以及自我探索的情境;小学高年级学生兴趣主要指向有难度的挑战和自我展示的情境。
3.课程实施关注全面性。要注重两纵三横立体体育课程的设计,一纵为一日体育课程,包含小课间、大课间、体育课、家庭体育锻炼;另一纵为教学体系,低年级基础动作学炼,中高年级大单元教学。三横为:体育竞赛课程、体育活动课程、体育社团课程。
4.学习评价体现激励性。通过校园体育吉尼斯、体育小达人评比、健体争章活动激励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Q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锻炼呢?
A
陈金花:第一,热身要像“发动小汽车”,比如活动前转转手腕、脚踝、膝关节等等,就像爸爸妈妈开汽车前先热车一样的道理,让我们的身体“热车”再加速;第二,锻炼要像“爬楼梯”,就是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动作和较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从简单的跳绳到篮球三步上篮,一步步挑战自己。第三,放松要像“融化冰淇淋”,运动后做5分钟拉伸放松,把紧绷的肌肉温柔地“化开”。
Q
如果学生在锻炼中遇到运动损伤,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A
陈金花:扭伤:第一步,马上停止运动;第二步,用冰袋敷15分钟(注意!冰和皮肤要隔着毛巾);第三步,用弹性绷带像包礼物一样裹起来,适当加压包扎;第四步,把腿抬高。
擦伤:首先观察伤口有无异物,有,就要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碘伏消毒。
肌肉拉伤:第一时间停止运动,第二也是冷敷,这样可以减少出血和肿胀,一般15分钟左右。
这些运动中的损伤都不容忽视,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先制动,等待校医、老师的帮助。
Q
如何通过饮食支持学生的运动需求?
A
陈金花:运动前吃香蕉,像给身体装“五号电池”;
运动中喝水要“小鸟啄食”,小口慢饮;
运动后喝牛奶+吃鸡蛋,像给肌肉“缝补丁”。
记住:功能饮料不是成长魔法药,白开水才是永远的神。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