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百年工运文创设计大赛一等奖,“90后”非遗传承人李诗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7:04 4

摘要:上周,在“人民城市 百年工运”文创设计大赛中,来自黄浦区的“90后”非遗传承人李诗忆凭借海派剪纸作品《工运百年 辉煌传承》摘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日前,记者前往李诗忆在田子坊里的工作室和展示厅,听她讲述一位年轻非遗传承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海派理解。对于这幅花费一周多的

上周,在“人民城市 百年工运”文创设计大赛中,来自黄浦区的“90后”非遗传承人李诗忆凭借海派剪纸作品《工运百年 辉煌传承》摘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日前,记者前往李诗忆在田子坊里的工作室和展示厅,听她讲述一位年轻非遗传承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海派理解。对于这幅花费一周多的时间制作的一等奖作品,李诗忆如此写道,“剪纸的线条连成永不凋零的春意盎然,同时也是对上海总工会百年征程的致敬,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模样。”

6岁拾起刀与纸

在玩耍中“剪”出未来

在田子坊“守白艺术”的展厅里,记者见到了染着蓝色头发的“90后”女生李诗忆,和人们印象中的非遗传承人不同的是,李诗忆毕业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是博物馆、画廊与当代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同时,她又来自于一个传统手工艺人的家庭,父亲李守白是海派剪纸的第三代传承人。接受采访时,李诗忆谈及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其实就是从孩童时期的玩耍开始。

“6岁,我就开始和父亲一起玩剪纸了,从梅兰竹菊,十二生肖,跟着父亲一个个剪着玩。”在和记者对话时,李诗忆同时也在展示自己的海派剪纸基本功。右手持剪保持不动,左手快速转动纸张,各种纹饰很快地展现出来。不到五分钟的时间,李诗忆就完成了一个魔童哪吒的形象,她打开对折的纸张,鲜活的形象立马蹦了出来。李诗忆说,正是从小练就的基本功,让她可以在海派剪纸的艺术道路上有更多探索。

她在这次“人民城市 百年工运”文创设计大赛中提交的作品里,使用了海派剪纸特有的“平面套叠”构图。“我想让历史与现实在纸上对话。画面中央,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的砖纹与上海市总工会大楼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梧桐枝桠间,玉兰花开,上海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号,‘申工社’的卡通形象跃然纸上。”这幅70cm*90cm的海派剪纸作品如今被放在守白艺术展厅的显眼位置,对她来说,这幅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让历史精神在当代语境中重生。

剪纸不止于纸

将非遗转化为可参与的生活

在采访中,李诗忆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在英国留学时,一次想给父亲一件礼物,她就想构思剪一副给父亲的作品。当时,她是在泰晤士河边在创作自己的作品,全情投入,时间过得很快。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她剪纸完成转过身的那一刻,周围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被她的剪纸作品吸引了。李诗忆也从那一刻意识到,剪纸可以不止于纸,这门传统古老的艺术是可以融入大家生活的。

李诗忆告诉记者,她还和许多知名的艺术家合作了跨界融合的作品。“黄豆豆,你肯定知道,我和他合作过一个剪纸舞蹈作品,黄豆豆在剪纸间起舞的画面你见过吗?”李诗忆表示,黄豆豆当时在构思做一个纪念革命烈士张思德的作品。张思德出生于1915年,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突遇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黄豆豆希望李诗忆和他一起构建一个融合海派剪纸与舞蹈的作品。于是在《忆张思德》的开幕场景里,张思德牺牲的坑道由李诗忆用特有的抽象感,营造出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英烈灵魂。

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海派剪纸艺术的融入无疑使得《忆张思德》打破了传统的舞蹈模式,二维的剪纸中跃出的三维舞蹈形象,让这部作品呼应了“追忆往昔,开拓未来”的主题。

在李诗忆的工作台上,其实“装备”颇为简单,刻刀、剪刀、纸、蜡板、胶水这些工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作品。但李诗忆又说,剪纸的简单在于工具,但背后呈现的文化意蕴更为丰厚。身为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李诗忆表示:“非遗是一种可参与的生活,可沉浸的空间,还有可感知,可共情的故事。”在去年一整年,和团队一起完成豫园灯会里诸多丰富且庞大的造型后,看着社交媒体刷屏的帖子,那些赞美和认同让李诗忆感受到,向世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派美学,讲好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来源:劳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