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广友口中的邢树云是龙华桥村人,今年77岁,1968年从大城县应征入伍,在部队的五年中历任战士、连文书、营统计、副排长,1973年响应“农村也需要人才”的号召回原籍。退伍后他始终发扬着老兵精神,为农村事业和乡亲们奉献光和热,现为龙华桥村“大家乐”学习班管理者兼
老人们在“大家乐”学习班交流书法。
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打桩号,大城县龙华桥村“大家乐”学习班的学员们又开始了学习交流活动。
“学习班是2021年2月成立的,四年来学习活动没有间断过,多亏了邢树云忙前忙后。”84岁的老学员孙广友说。
孙广友口中的邢树云是龙华桥村人,今年77岁,1968年从大城县应征入伍,在部队的五年中历任战士、连文书、营统计、副排长,1973年响应“农村也需要人才”的号召回原籍。退伍后他始终发扬着老兵精神,为农村事业和乡亲们奉献光和热,现为龙华桥村“大家乐”学习班管理者兼志愿者。
走进“大家乐”学习班,几位老人正在交流书法,四周墙上挂满了学员习作,充满了文化气息。“学习班的目的就是传播欢乐,传递正能量,弘扬文明村风。不分年龄段,人人可参加,带着欢乐来,分享给大家。村里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9岁的孩子都来‘上课’,还吸引了不少外村人加入。”邢树云说,“开办‘大家乐’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大人放下麻将,我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村的未来。孩子们勤奋好学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老一辈发自心底的期盼。”。
同为退役军人的村党支部书记孙进辉十分支持“大家乐”的学习活动,“邢树云始终保留着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奉献精神,为学习班付出了心血。通过他的努力,大家传承着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文明风气,村民学习热情高,村里文化氛围也浓厚了。”
龙华桥村历史悠久,街头巷尾流传着很多民间故事。邢树云认为这是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整理保存下来。他发动“大家乐”主要成员一起走访村内老人,查找资料,整理文稿,历经两年时间,《龙华桥的历史印痕》和《古村奇事》印制成册,供村民传阅。邢树云还主笔撰写了多篇文章宣传推介龙华桥村,其中《子牙河畔巴马村》探析了龙华桥村老人长寿秘诀,《劳动号子新意》记述了龙华桥村劳动号子的历史流传,收集了数十段打桩号子和砸夯号子,其中一些号歌内容是记录龙华桥村从古至今发生的真人真事,村民喜闻乐唱。文章《龙华桥边剑吐芒》记载了龙华桥村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收录于大城历史文丛《乡村拾珍》。
来源:廊坊日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