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嘉诚创办的长江和记实业,在3月5日宣布要出手巴拿巴港口的事情持续引发热议,不仅自媒体圈讨论激烈,香港大公报这种半官媒更是连续发文“劝止”,还获得港澳办的转发,13日发文《莫天真 勿糊涂》,15日又发文《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17日再次发文《饮水思源有
李嘉诚创办的长江和记实业,在3月5日宣布要出手巴拿巴港口的事情持续引发热议,不仅自媒体圈讨论激烈,香港大公报这种半官媒更是连续发文“劝止”,还获得港澳办的转发,13日发文《莫天真 勿糊涂》,15日又发文《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17日再次发文《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
核心观点是此次交易并非“普通商业交易行为”,呼吁企业在国际交易中维护国家利益,警惕战略短视,强调国家是港企的靠山,呼吁企业商业决策和国家战略利益结合起来。这个观点其实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但是依然有观点认为这是在商言商的行为,企业家觉得有利,自然可以交易。
一、长江实业增收不增利
长江实业这次出售港口一事真的是在商言商吗?港口业务在长江实业的业务版图中是一块“毒资产”吗?昨天,长江实业发布了2024年财报,从财报中我们可以获知企业的经营情况,更可以知道港口业务到底是不是经营不善。
长江实业2024年的总营收是4767亿港元,同比增长3.3%,整体营收算是稳中有增,盈利又是如何呢?EBITDA总额为1251亿港元,同比下滑1.7%;EBIT总额为587.6亿港元,同比下滑6.4%,这也说明去年的折旧和摊销扣得多了点,最终的利润总额为171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232亿元大幅下滑了27%。
最终利润大幅下滑27%主要是和越南有关,对越南的电信业务进行了一次非现金减值和拨备,共计37亿元,不过就算不计入越南的非现金减值,长江实业去年的利润也下滑了11%,说明长江实业整体盈利水平是在下滑的,整体营收稳中有增的情况下,利润却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到底谁才是“毒资产”?会是这次出售的港口业务吗?
二、港口业务以9%的营收贡献15%的EBITDA
长江实业有五大板块的业务,分别是港口、零售、基建、电讯和投资,其中港口及相关服务贡献的营收是452.8亿港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9%,是五大板块中贡献营收比例最低的。而零售业务贡献了40%的营收,其次是投资业务,占到20%,第三名是电讯业务,营收占比19%,且主要在欧洲,第四名是基建,贡献了12%的营收。
从营收占比来看,港口业务确实是长江实业最小的业务板块,现在出售给贝莱德能够为集团带来190亿美元的现金回报,甚至都超过公告前整个长江实业的市值,这看似是一笔划算的生意。但是港口业务是五大业务中增速最快的,去年增长了11%,远超整体营收3%的增速,增速第二高的是零售业务,但是只有4%的增速,其他三个业务都是1%-2%的增速。
再来看贡献的利润,港口业务的EBITDA总额是188.5亿港元,占到整个公司的比例为15%,虽然还是占比最少的,但是毕竟营收占比也只有9%,这个表现是强于其他板块业务的,零售的营收占比40%,但是EBITAD占比只有20%,同时,港口业务贡献的EBITAD的增速同比也增长了15%,也是唯一出现两位数增长的业务板块。
三、港口业务以9%的营收贡献22%的EBIT
如果再以EBIT指标来观察,港口业务的优势更加明显,港口业务贡献的EBIT总额为131亿港元,占到整体的比例高达22%,远远超过本身营收只有9%的占比,也就是说,港口业务以不到10%的集团营收占比,贡献了超过20%的利润,是长江实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而且还在快速增长,是长江实业的优质资产,而并非是不赚钱的“毒资产”。
梳理完长江实业的财报之后,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五大业务相关性不大,也就是港口和基建两大业务有相关性, 其他之间并没有什么产业协同性,零售业务主要是贡献营收的,贡献了40%的营收,营收占比最小的两个业务是港口和基建,合计占比为21%,但是这两个业务贡献的EBIT占到集团的55%,也就是说,港口和基建业务贡献了长江实业超过一半的利润。在2023年也贡献了49%的利润。
整个港口业务对长江实业来说是一个优质资产,起码相较其他四块业务来说,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贡献了远超自身营收的利润。和记港口集团在全球24个国家53个港口拥有295个经营的泊位,其中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的199个泊位这次是准备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而剩下的10个港口的96个港口则是位于中国内地、香港以及南海地区。也就是说长江实业这次将中国之外的港口卖了。
四、港口的战略意义高于财务回报
有人还说了,李嘉诚这次将其他国家的港口全卖了,唯独留下中国的港口,说明是对中国的看好,以前不是怕他跑了吗?他卖掉中国的房地产,买入欧洲资产的时候还被骂看空中国,这次唯独留下中国港口资产,这不是看多中国看空外国的做法吗?为什么还要挨骂呢?
这个观点其实很有迷惑性,资产和资产其实并不相同,否则英伟达的高端芯片为何不能卖给中国?阿斯麦的光刻机为何不能卖给中国?但是美国却希望我们购买他们的农牧产品,法国也希望我们购买他们的奢侈品包包,这都说明一个道理,在所有国家看来,虽然很多资产最终的财务价值是一致的,但是其根本意义完全不同。
港口事关国际贸易,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更是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倡导全球化的,而美国则是逆全球化的推手,中国是希望更多的港口能够免于美国的政治化影响能够自由贸易,而美国则是希望掌控更多的港口用于打击中国,长江实业这些港口占到全球的10%,位置又十分重要,虽然每年只能带来400多亿港元的营收,但是背后的战略意义远远不是400多亿能够代表的,也不是200亿美元能够衡量的。
五、要卖可以卖给中资企业
特朗普刚说要吞并巴拿巴运河,不能让中国人掌握,隔天,长江实业就将巴拿巴运河的港口卖给美国的贝莱德财团了,这是巧合吗?我们知道一家企业杠不过一个国家,尤其是美国,但是起码你挣扎一下吧,而不是直接躺下闭上了眼睛,我们的华为在内的被制裁的1000多家企业,有谁跪了?即便是在海外运营的TT,最后也没有跪啊,到现在还在抗争,已经几年时间了。
美国一句话,你长江实业就跪了,这会有破窗效应,对其他中资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小,让美国觉得,很简单,我一句话就能让中资企业诚服,更加会得意忘形,加大对中资企业的打压。你长江实业哪怕抗争一下,寻求下国家的意见,国家要是不顶你,你卖了就卖了,这也不怨你,但是你一句“在商言商”就完了?美国是在商言商的吗?要强行收购TT的那副嘴脸全球都看着呢。
当然还有人会说,企业第一考虑的是股东的利益,财务回报才是首先考虑的,你不能让企业去承担国家安全的战略成本,既然不能卖给美国,那你国企可以优先购买啊。其实国企并非没有购买过,早在10年前的2015年,就有四家国企出价1500亿-1600亿港元的价格购买和记港口集团40%的股份,这个价格的估值是这次贝莱德财团出价的两倍多,而且当时还不是收购控股权,只是40%的股份,而这次贝莱德财团直接收购的是和记港口集团80%的股份,是控股权,估值理应更高的。
这桩交易怎么看都不是单纯的在商言商那么简单,各方解读都很多了,和现在只是达成原则性协议,引起这么大的舆论热议,会被管理层考虑进去吗?双方磋商时间有145天,将近5个月时间,5个月后我们再看吧。
来源:市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