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太平洋的青春对话——石家庄市与美国得梅因市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侧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7:37 4

摘要:3月14日,得梅因市沃基学区代表团师生12人来到石家庄,与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师生开展“手拉手,共成长”中美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今日出镜

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沃基学区代表团12名师生和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师生

采访动机

3月14日,得梅因市沃基学区代表团师生12人来到石家庄,与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师生开展“手拉手,共成长”中美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

中美师生在河北博物院参观。

3月14日,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沃基学区代表团一行12名师生跨越重洋,抵达石家庄。欢迎仪式上,中美学生互致问候。美国学生谢伊的话道出了美国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石家庄是摇滚之城,我喜欢摇滚,也喜欢历史,我想亲眼看看赵州桥。”

美国师生在河北博物院观看长信宫灯。

3月16日的河北博物院之行,成为此次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光时刻”。在志愿者讲解员张桂萍、吕利伟的英文导览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让美国师生沉浸于2500年前的“神秘王国”。错金银铜版兆域图前,吕利伟解释道:“这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设计图,规划了国王陵园的完整布局。”美国学生惊呼:“2000多年前的中国已有如此精密的设计理念!”

在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中美青少年感受乒乓魅力。

当镇馆之宝错金银铜虎噬鹿屏座映入眼帘,中国学生国钰婕向伙伴们解析猛虎捕食的瞬间动态与铸造工艺;而长信宫灯的环保设计理念——宫女袖筒作烟道、灯罩可调节亮度,更让中美学生共同感叹汉代人的智慧。美国学生凯特琳坦言:“金缕玉衣的奢华令人咋舌,但更震撼的是古人将玉石与金丝完美结合的技术。”

3月18日,中美师生共赴石家庄正定。登上明代古城墙,美国学生内森误将城墙唤作“长城”,中国学生王梓嘉奕、国钰婕随即展开趣味科普:“长城有建于明代的,但这座城墙守护的是正定古城的千年故事。”两国青少年身着汉服漫步城墙,与正定四塔合影,感受“九楼四塔八大寺”的恢弘气韵。

中美学生身着汉服登上正定城墙。

在梁思成、林徽因曾考察过的隆兴寺,宋代建筑艺术令美国师生惊叹不已。高达21米的铜铸千手观音、精妙绝伦的摩尼殿“倒坐观音”,让美国老师连连赞叹:“这些建筑不仅展现技艺,更传递着中国人对信仰与美学的理解。”

中国学生给美国师生讲解赵州桥历史文化。

3月19日,大家来到期待的赵州桥。中国学生化身“小导游”,与专业讲解员协作介绍这座1400多岁的隋代石拱桥。抚摸着桥面传说中的“张果老驴蹄印”,美国学生梅莉感慨:“它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永恒象征。”沃基学区学监布拉德利在观察桥体结构后总结:“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真正理解了‘石桥千年不倒’的科学原理与人文传说。”

美国学生感慨赵州桥是建筑奇迹。

而在参观河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博物馆时,草本标本、制药器具和现代中医药创新成果,为美国师生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窗口。美国教师克里斯汀表示:“学生们在文化互动中的成长,是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中美学生一起学剪纸。

在多日的交流中,美国师生多次提及“宾至如归”的体验。教师谢莉感慨:“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开放,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交流的深层意义。”

美国师生参观正太饭店。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这场跨越太平洋的青春对话已悄然播下希望的种子。两国青少年以文化为媒,以真诚为桥,共同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南开宇

编辑 孟杨 责编 霍尚泽

来源:燕赵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