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董明珠彻底傻眼!美的、海尔祭大招,眼界格局高下已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1 18:20 4

摘要:在2025年3月的家电版图中,董明珠一手造势的“健康家”引起市场热议,恰似打开了老对手美的、海尔的“神助攻”之门。

在2025年3月的家电版图中,董明珠一手造势的“健康家”引起市场热议,恰似打开了老对手美的、海尔的“神助攻”之门。

当众人还在讨论格力门店更名是利是弊时,美的已借助人形机器人精准抢夺技术话题,海尔则凭借CEO周云杰的“严肃总裁”人设与《海尔兄弟》IP强势圈粉。

对三家白电巨头而言,这场“三国杀”不仅是产品层面的较量,更是企业家格局与品牌价值的比拼。

董明珠以“用个人信誉担保产品”的口号将全国格力门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

支持者视其为“企业家担当”的勇敢尝试,反对者则嘲讽“新店名有种足疗店既视感”。

在这一喧嚣声中,格力官方回应称更名需资质审核,但从对外公布的数据看,格力空调营收占比自2019年的82%已降至2024年的68%,总营收更被海尔反超。

有意思的是,美的与海尔均未在口水战中大做文章

它们反而巧妙地以技术发布会和管理者形象打造为突破口,默默完成了轮番吸睛的操作。

对比董明珠的高调言行,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她过往的“十亿赌约”、举报奥克斯等争议事件。

流量固然带来话题热度,却也让外界担忧格力是否过度依赖个人IP,忽视对技术和产品层面的深耕。

与此同时,美的CEO方洪波与海尔CEO周云杰始终保持了“低调务实”的公众形象。

相较之下,董明珠频繁以“企业大姐大”的形象示人,既赢得了忠实拥趸,也招致了部分网友的质疑。

“格力还能离得开董明珠吗?”这种高关注度带来的市场效应,也在资本层面有所体现。

到2025年3月时,格力的市值仅有美的一半,市盈率也明显落后。

过度绑定个人标签,或许在赢得短期曝光的同时,也正消耗着品牌的长期价值。

就在董明珠的更名风波引爆舆论不久,美的迅速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犹如在家电业搅动了更大的浪花。

该机器人具备语音指令交互、情感识别、能歌善舞等功能,引来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响。

当日,美的市值飙升超过300亿元,足以见得外界对其技术投入与产业布局的浓厚期待。

事实上,美的对机器人领域的野心早已显露。

自2021年收购德国库卡后,美的不断完善工业机器人业务体系,并在2025年将其全面引入消费级市场。

“从家电到家庭生态”的战略思路正是美的的底层逻辑:不仅要生产高性能空调、冰箱等白电,更要依托机器人、AI、IoT等前沿科技实现家庭场景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为配合这次机器人发布,美的在线上线下全面发力直播带货。

在2025年618期间,美的累计直播销售额突破6.5亿元,成功形成从技术种草到流量转化、再到口碑沉淀的完整闭环。

换言之,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新卖点,更关乎美的未来在家庭场景的深度布局,让用户在购买家电之余进一步接受美的推出的“智能家居+机器人”生态。

与美的的技术派打法不同,海尔则借助CEO周云杰的“严肃总裁”人设意外走红。

2025年两会期间,“老板与助理”表情包使周云杰一举攀上热搜,而海尔官微乘胜追击,策划了“#海尔兄弟续集猜想#”话题,引发近5亿次的阅读量。

周云杰并没有在公众面前刻意制造流量,但市场却因他的形象反差而形成自然传播,让海尔牢牢占住年轻圈层的讨论版面。

更值得玩味的是,经典动画《海尔兄弟》也再次翻红。

官方宣布推出全新续集,并深度结合海尔智家智能家电,让观众能够一边看动画,一边在家里实际操作相应的功能场景,如调控家电、设置空调模式等。

对年轻观众而言,怀旧情怀与AI技术巧妙融合,形成极具新鲜感的消费场景,刺激了更多用户主动了解并消费海尔产品。

海尔智家在2024年财报里,卡萨帝等高端品牌占比提升到35%,证明海尔在高端化与年轻化赛道上已初见成效

两会期间,周云杰的技术提案与品牌主张无缝衔接,既透出海尔的工业底蕴,又不失对年轻群体审美和情怀的深度把握,这正是海尔连续多季度保持营收优势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舆论场的声音中,这场三巨头对决也被归纳为“技术派VS流量派”。

“美的的人形机器人更能代表硬核创新”“海尔的IP营销更懂年轻人的内心”“格力还在吃董明珠个人品牌的老本”。

微博一项民调显示,65%的网友更关注美的的科技布局,28%偏爱海尔的“文化+科技”,仅7%继续看好格力的“个人化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媒体对企业家精神也给出了相对明确的态度。

曾有网友直言,“企业家精神应该着眼于长远,而非短期流量的堆砌”

在这一主基调下,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选择必然更趋向于性价比与创新兼顾的品牌。

虽然从规模上看,格力的中低端机型依旧占据一部分庞大的消费群体,但美的、海尔的高端化战略已隐隐摸到了天花板上方的增长潜力。

谁能在技术、情感、场景融合等维度精准卡位,才能最终代表“中国制造”的新形象。

结语

当董明珠仍在直播间回应风评时,美的与海尔已冲破格力固有的“空调壁垒”,在机器人与文化营销的多元点上不断发力。

在这场时代浪潮下,个人光环可以带来短暂的聚光灯,却难以替代企业基于技术与品牌的综合积累。

面向2025年以后的家电市场,真正决定局面的,将是企业能否为行业铺路,而非只为自身铺红毯。

如果你是投资者,愿意押注哪家?这或许也是见仁见智的选择,因为在中国制造的未来版图里,只有回归产品创新与用户价值,才是永不落空的胜利之道。

来源:大唐说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