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听说叙利亚最近又双叒叕出事了?”
这大概是全球网友对叙利亚的第N次震惊。
2025年初,随着阿萨德政权的落幕,这个曾被誉为“中东心脏”的国度,在短短4天内上演了千人丧生的血色剧本。
从满街烤馕香到遍地火药味,叙利亚俨然已经沦为战争、恐怖、暴力等等犯罪因素滋生的恐怖乐园。
这一切的背后不禁让人发问,叙利亚究竟为何沦落至此?
阿萨德倒台
2025年1月的最后一周,大马士革街头飘着罕见的冬雨。
总统府穹顶上那面飘扬了半个多世纪的阿萨德家族旗帜,在湿漉漉的空气中缓缓降下——这场被外界称为“中东最后一个强人政权”的谢幕,来得比所有人预想都突然。
阿萨德的倒台始于一场看似普通的停电事故。
1月23日凌晨,由伊朗援建的“圣城”发电站突然瘫痪,首都圈陷入长达72小时的黑暗。
社交媒体上疯传着“俄罗斯顾问连夜撤离”的视频片段,反对派武装趁机在阿勒颇发动突袭。
当政府精锐第四装甲师被拍到用驴车运输弹药时,军方高层的心态已经崩塌。
1月27日,曾发誓“与叙利亚共存亡”的国防部长苏莱曼·哈桑,带着三卡车黄金从拉塔基亚港登船离开。
但这不算什么,对叙利亚真正的致命一击来自莫斯科。
1月28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俄叙特殊伙伴关系已完成历史使命。”
次日,驻叙俄军开始拆除赫梅米姆空军基地的S-400防空系统,动作麻利得像是提前排练过。
失去空中保护的政府军瞬间成了待宰羔羊,北部库尔德武装的无人机群在48小时内摧毁了17个军事仓库,南部德拉省的反政府军甚至开着农用拖拉机冲破了防线。
2月1日清晨,统治叙利亚26年的铁腕总统,留给民众的最后一幕是监控拍下的模糊画面:他裹着祖父传下来的驼毛斗篷,独自驾车驶向沙漠深处。
随着阿萨德政权的终结,叙利亚的权力真空迅速演变为多方势力的角力场。
首都大马士革的街道上,不同武装派别的检查站交错分布,居民出行需根据实时更新的势力范围地图规划路线。
城东的俄罗斯巡逻队要求查验护照复印件,城西的土耳其支持武装收取美元过路费,而老城区内的伊朗民兵哨卡则更倾向接受黄金交易。
叙利亚的国土被切割为多个“微型战区”。
北部库尔德武装控制区以罗贾瓦自治为旗号,建立起独立行政体系,其辖区内的加油站只接受加密货币支付,政府大楼外墙刷着比特币收款码。
南部德拉省则由数十个地方部落分治,部分部落通过租赁武装车队给跨国走私集团获利,一条从约旦边境通往黎巴嫩的走私通道,单月通行费收入可达200万美元。
首都大马士革的行政功能已然实质瘫痪。
如此乱局下,叙利亚各方势力人人自危,整个国家面临着失控的武器流通。
前政府军武器库的流失导致轻型武器泛滥,阿勒颇黑市的军火交易呈现高度市场化特征:
AK-47步枪根据产地分级定价,配套售后服务包括免费维修和弹药补给路线指引。
土耳其制Bayraktar无人机二手残骸成为抢手货,民间工程师团队可将其改装为农药喷洒机或测绘设备。
边境地区的军火电商通过暗网接单,支持比特币支付,承诺72小时内通过地下隧道送达叙利亚全境。
联合国监测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叙利亚境内流通的武器数量较政权更替前激增470%,其中15%的装备流入了自称“地方安保公司”的私营武装团体。
与此同时,外部各方势力趁机入场。
外人祸乱叙利亚
当阿萨德政权在2024年底的冬季轰然倒塌,全世界都以为叙利亚会迎来“后战争时代”的曙光。
谁曾想,阿萨德的退场仪式,竟成了全球势力在叙利亚争相角逐的开端。
土耳其、俄罗斯、美国、欧洲以及极端恐怖主义等多方势力基于地缘政治、能源安全与意识形态目标,形成错综复杂的干预格局,将叙利亚从战场转变为多方利益交割的实验场。
土耳其以“边境安全”为名义,在叙利亚北部建立纵深30公里的军事控制区。
实际控制范围远超公开声明,覆盖阿勒颇省80%的农业带和代尔祖尔省3处主要油田。
土军工程部队正在巴卜市修建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双层桥梁,上层通行装甲车辆,下层铺设直径1.2米的输油管道,每日向土耳其杰伊汉港输送8万桶原油。
为巩固控制,安卡拉当局在阿夫林地区推行“土耳其化”政策:
公立学校教材改用土耳其语版本,市政文件强制要求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双语对照,连交通信号灯都增设星月标志。
当地反对派指控土耳其农业公司以“土地改良”为名,系统性征收叙北耕地,改种榛子、橄榄等出口经济作物。
俄罗斯的介入呈现“军事-商业复合体”特征。
塔尔图斯港扩建工程已完成第二阶段,新增的3个深水泊位可停靠核潜艇与航空母舰,港口自贸区吸引47家俄企入驻,主要涉及金属加工、化肥生产和军火维修。
俄军创新性地在霍姆斯省测试“战斗服务外包”模式:将前线侦察、目标锁定等任务分包给私营军事公司,按击杀敌方战斗人员数量结算费用。
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周边50公里被划为“俄叙经济特区”,区内实行卢布-叙利亚镑双轨制结算,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获得东部气田15年独家开发权。
莫斯科还利用叙利亚作为新型武器试验场,苏-57战机在此累计完成217架次实战任务,收集的作战数据直接用于第六代战机研发。
美国的策略转向“低风险高收益”模式。
五角大楼将驻叙美军规模从2500人缩减至800人,但通过“远程顾问系统”保持影响力:在哈塞克省建立分布式指挥中心,由本土无人机操作员通过卫星链路实时指导库尔德武装作战。
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创新“代理人2.0”计划,向反对派武装提供AI战术分析平台,该系统能自动生成巷战路线图并预测政府军补给线弱点,但需每月支付比特币订阅费。
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设立“叙利亚稳定机制”,承诺3年内提供53亿欧元援助,但附带的采购条款要求85%资金用于购买欧盟成员国商品。
德国西门子正在阿勒颇实施“智能电网”项目,表面是恢复电力供应,实则部署能源监控系统,可实时追踪俄罗斯输往黎巴嫩的真主党武器运输。
英国军情六处则通过NGO网络运营“信息抗疫”计划,向叙民众手机推送的防疫指南中,夹带加密软件用于收集土耳其军队部署情报。
这种别有用心的多方介入,导致叙利亚呈现割裂式发展——北部形成土耳其里拉经济圈,东部建立美元-加密货币混合体系,西南部出现卢布主导的能源走廊,欧盟标准则在西北部碎片化推行。
其结果是叙利亚国家机能被永久性分解,沦为大国战略的实验标本与资源提款机,也加剧了政府倒台后叙利亚的混乱局势。
而目前最令叙利亚民众头疼的恐怖主义问题,却没有任何一方出手解决。
恐怖乐园
当叙利亚的社会秩序在2025年彻底瓦解时,盘踞在这方土地上的各方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彻底迎来春天。
没有政府军的压制,没有外部力量的影响,他们顺理成章从暗处走向台前,恐怖主义思想正以崭新的形式在叙利亚革命性的传播。
曾经依赖传统宗教宣讲和武力胁迫的恐怖主义网络,如今已进化为高度专业化、技术驱动的新型威胁,其渗透方式如同数字病毒般无孔不入。
极端组织的招募体系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
在阿勒颇东部的废弃购物中心内,技术人员架设了专业直播设备,背景墙上投影着经过算法优化的虚拟战场——爆炸的火光被渲染成金色烟花,阵亡者的血迹转化为玫瑰花瓣特效。
这些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节目通过深度伪造技术,将极端思想包装成“英雄成长叙事”,观众在互动弹幕中选择加入不同派系即可解锁专属任务线。
一些恐怖组织甚至开发了“圣战模拟器”手机游戏,玩家通过完成现实中的情报搜集、物资运输任务提升游戏等级,最终被引导至线下训练营。
联合国调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叙利亚新增的极端组织成员中,43%首次接触极端思想是通过社交媒体挑战赛或游戏化任务。
而极端势力的地下经济体系的科技化改造更为惊人。
代尔祖尔省沙漠深处,一座伪装成太阳能电站的建筑内,工程师正调试基于区块链的走私交易平台。
该平台将武器、文物、人口等非法商品拆分为NFT资产进行跨国流通,买卖双方通过虚拟现实会议室验货,使用混币器处理加密货币支付。
与此同时,极端组织还应社会现实需要开设“生存技能培训班”,深受人民欢迎,课程涵盖简易爆炸装置制作、网络攻防技术及多语言宣传文案撰写,结业证书在黑市上的流通价值甚至超过大学文凭。
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被迫与极端生态深度绑定。
在这种大环境下,叙利亚彻底沦为恐怖乐园似乎也就不奇怪了。
结语
如今的叙利亚街头,涂鸦艺术家在弹孔墙上画着向日葵,孩子们用子弹壳做数学教具,一派惊悚又心酸的场景。
这个浸泡了14年战火的国度,正在血与火中苦苦挣扎,且看不到任何希望。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当叙利亚化身人间地狱时,那些盘踞在叙利亚境内的各方别有用心力量同样脱不开关系。
吴彬彬.十二天“变天”,叙利亚何去何从?[N].南方日报,2024
冀泽,段敏夫,程帅朋.叙利亚政局剧变为哪般[N].新华每日电讯,2024
来源:猫爷的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