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成果发布仪式即将开启

摘要:您的健康,谁做主?不“解”之缘,如何茅“塞”顿开?有“痔”青年怎么办?被狗咬了,就会得狂犬病吗……在2024年东莞市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中,一批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脱颖而出,科普新星冉冉升起。

Transparency

您的健康,谁做主?不“解”之缘,如何茅“塞”顿开?有“痔”青年怎么办?被狗咬了,就会得狂犬病吗……在2024年东莞市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中,一批优秀的健康科普作品脱颖而出,科普新星冉冉升起。

本次大赛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护理学会联合主办,羊城晚报东莞全媒体传播中心承办,旨在给医疗健康行业机构和从业者打造一个权威、专业、利民的科普发声平台,同时发掘一批优秀科普作者和作品,营造良好的健康科普社会氛围。

据了解,大赛共征集到1034件投稿作品,涵盖视频、表演、图文三大类。12月3日,324件获奖作品将在东莞市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成果发布暨东莞市健康科普资源库上线启用仪式上揭晓。

超326万投票,掀起健康科普热潮

新闻媒体作为时代记录者、传播者、推动者,在健康科普方面责无旁贷。作为一张已有60余年历史的民生大报,羊城晚报从未停止过对大健康领域的探索,是国内最早推出《健康周刊》的媒体之一。2018年成立的“岭南名医智库”,在名医智囊团的专业支持下,以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作品,在报、网、端、微、屏全媒体矩阵传播。多年来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精品力作满足人民需求。

东莞市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以“健康in东莞”为主题,自今年5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85家医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企业等踊跃参加。今年投稿作品数量是去年的一倍,质量更高、范围更广。参赛单位包括远至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医疗机构以及东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还有大学生群体(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医科大学)。

经过严格初审,781件优秀作品进入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环节,包括视频类作品592件、图片类作品156件、表演类作品33件。网络投票期间,科普爱好者们对本次大赛高度关注、积极转发,纷纷为自己心仪的作品拉票打call,共收获有效投票超326万人次。

与此同时,大赛邀请了国家级健康科普专家、广东省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王文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东莞全媒体传播中心主任、东莞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唐波,东莞市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广东省科普专家成员师清莲,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医学博士石明,东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运营中心副主任周艳以及东莞市城市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任教师张裕譞等6位来自医疗领域及传播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带领评审小组对参赛作品进行多维度评分。

综合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61名、二等奖77名、三等奖93名、优秀奖93名,以及根据各单位宣传发动和组织参赛力度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奖18家。

东莞市首批158名健康科普专家获聘

健康再“加码”,资源库即将上线

今年6月,东莞市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158名专家正式“成团”亮相,这是东莞卫生健康领域迄今为止覆盖学科最广、专家参与人数最多的科普库——围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涵盖了中医药、护理、心理健康等32个专业领域,囊括了各级各类专家人才。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库作用、规范健康知识的发布和传播,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专家优势,上线了东莞市健康科普资源库。

经过前期多轮测试和优化提升,东莞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已经有600余件健康科普作品上传到平台,内容涵盖疾病防治、健康行为方式、应急急救12大类健康科普知识,涉及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与东莞图书馆合作的健康图书栏目,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人文健康电子书籍。

东莞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将于12月3日正式上线运行,市民可通过电脑端或移动端登录www.zyk.dgjkjy.cn,免费获取专业、权威、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

东莞市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评审专家

佳作频出,获评审专家交口称赞

在投稿的1034件科普作品中,不少作品创作形式新颖、科普解释准确,在评审阶段让不少专家“眼前一亮”。

唐波表示,好的科普一定要走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这一届大赛的许多精品都是从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是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作品。甚至有些作品结合了粤语方言,这成为了重要的加分项,展现了参赛者对本土文化的准确把握。

王文辉表示,大赛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中医药科普作品,参赛者耐心讲解中医的悠久历史、独特理论以及在日常保健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时令汤、八段锦展示和三九贴介绍等,这些让群众对中医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入的了解,仿佛为大家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医奇妙世界的大门。

师清莲表示,护理工作者身处临床一线,与患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无疑是健康科普传播的中坚力量。在此次大赛中,近四成的优秀作品出自护理领域,内容广泛,涵盖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新生儿护理以及管路护理等多个话题。参赛者从患者角度出发,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用妙趣横生、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

石明表示,今年大赛主题可以说是全域覆盖,包括但不限于常见疾病预防(如流感、高血压、糖尿病等)、心理健康、母婴健康等。这体现出创作者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需求的关注,使得科普内容更加全面。活动参与面较广,除医生、药师、护士、技师外,不少在校学生也踊跃参加。在校学生的作品多以小见大,从用牙线棒、窝沟封闭、食用绿色食品等生活中的常见小事入手,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科普传播的独特理解。

周艳表示,今年的科普大赛作品数量破千,形式多样,包括短视频、微电影、动画等,展现了参赛者的医疗素养与专业制作水平。他们既能白衣执甲,又能“玩转”科普,白大褂下藏着有趣的灵魂。尤其是医护人员自编自导的MV、微电影让人惊喜。例如作品《中医发展历史——后浪rap》采用原创歌曲,通过欢快的歌舞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讲述了中医药文化。

张裕譞表示,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技术的更新迭代,确实降低了科普视频的创作门槛,不仅仅是医院本身,医生、护理、检验等岗位也自发地参与到健康科普作品的创作之中。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好的科普作品应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评分的过程中,《百万富翁or百万“负”翁》令人印象深刻,作品前段以伪综艺的形式,通过选手和嘉宾的问答挑战形式将老年人关心的各类健康问题呈现出来,兼具趣味性及专业性。

文 | 姚梓婷

图 | 受访者供

视频 | 叶何湘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