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陶然亭街道大吉巷社区,186名5-17岁青少年组成的“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自2023年8月成立至今,带动近200个家庭建立志愿服务档案,形成“孩子当先锋、家庭齐上阵、社区共受益”的治理新生态。这支队伍,不仅充实了咱们平安志愿者队伍,让社区环境焕新,更带动“
在陶然亭街道大吉巷社区,186名5-17岁青少年组成的“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自2023年8月成立至今,带动近200个家庭建立志愿服务档案,形成“孩子当先锋、家庭齐上阵、社区共受益”的治理新生态。这支队伍,不仅充实了咱们平安志愿者队伍,让社区环境焕新,更带动“巷阳家长”主动参加社区治理,书写“小手拉大手”的治理新故事。
10余人小队催生
近200个家庭“治理合伙人”
“队伍由社区来负责日常管理,活动我们会提前在群里进行征集。日常活动时间、内容的安排也会和家长进行协商,尽量让更多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大吉巷社区党委书记田琼笑着说,“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前身是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聚焦“一社一品”,于2023年升级打造“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使特色品牌与社区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社区治理的崭新名片。
该队以“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为核心目标,秉持“温暖、聚能、奉献、友爱”的宗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活动主要围绕社区环境清洁、垃圾分类和消防安全宣传、寒暑假志愿服务实践等主题开展。
如今,队员从最初10余名发展至现在的186名。这186名“巷阳少年”背后,是近200个家庭组成的“治理联盟”,56名家长发展成为物管会、社区社会组织中的骨干,53名家长注册为志愿者。
红袖标宝宝
长成志愿小先锋
社区清洁日现场,8岁的于佳禾正认真捡拾绿地里的垃圾。“妈妈快看!我们捡拾后的绿地多干净。”说话的小姑娘,2岁时就爱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红袖标戴在手臂上,如今已是“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队员之一。
别看她年纪不大,却是名副其实的“老队员”。“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两年前我们就加入了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如今家里祖孙三代五口全成了社区志愿者。”于佳禾妈妈孙尧说,“社区活动不仅丰富,更适合孩子需求。通过参加活动,孩子自信心和自主判断力越来越强!邻居和同事看我们总是参加社区活动,也纷纷向我们打听怎么参加?从而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
“妈妈,活动你给我报名了吗?”“这周志愿服务是你和奶奶谁陪我去?”卫生清洁、志愿值守、消防安全宣传、新春送福字……只要时间允许,于佳禾准会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通过参加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学校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结交到了三个好朋友。”于佳禾微笑着说。
一次,在社区参加完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后,于佳禾的奶奶翟晓兰故意把纸巾扔在路上考验她,小姑娘立刻给奶奶补了堂垃圾分类课。“奶奶,不可以随便丢垃圾,废纸巾是其他垃圾,要分好类投进垃圾桶里。”她一边说,一边拉着奶奶的手将垃圾捡起投进附近垃圾桶后,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孩子就像小树苗,从小就要‘扶正’,锻炼意志,这样才能帮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养成好习惯。”翟晓兰介绍,不论是志愿值守还是环境清洁,孙女从没喊过累,每次总是告诉她“奶奶今天我很开心,下次您参加志愿服务还要带着我。”
志愿服务
变身家庭“新民俗”
近年来,大吉巷社区紧抓青少年家庭特点,依托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平台,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合作,以“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结对共建模式,开展社区历奇、科技体验、大院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并针对家长关心的孩子心理健康等问题,组织家长沙龙、心理讲座等,擦亮“巷阳少年”志愿服务品牌。社区还同步开展“一米花箱”绿地认养,“关键小事”监督员等社会实践活动,让社区“小不点”变身“小太阳”,“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参与社区事务。
“书记,周边大厦晚上不熄灯,不节约用电,影响居民休息,这事社区能管吗?”“书记,我现在理解社区工作需要考虑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居民生活问题,这和之前我想象的不一样,现在我不打热线给社区添麻烦了,有事儿直接找您,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曾经的诉求居民如今变身在社区500人的群里主动为社区建设发声,这种转变始于其家里孩子加入“巷阳少年”志愿服务队,在一场场亲子志愿服务活动中,居民逐渐理解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意义。
“以前大家觉得社区就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大家逐渐明白治理需要共同参与。”田琼表示,面对该居民提出的问题,社区积极响应,在安抚其情绪的同时,让其更加了解社区工作内容,鼓励和调动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热情,引导居民参与议事协商,现在该居民已经发展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骨干。随着身份不同,居民考虑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不仅帮助社区一起建言献策,还带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无偿献血等工作,以实际行动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大吉巷社区的治理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群众动员,往往始于对“最小居民”的尊重。当孩子们踮起脚尖参与治理,牵动的不仅是家庭的力量,更唤醒了社区共同体的精神基因。“巷阳少年”的创新告诉我们:基层治理的密码,或许就藏在那些稚嫩却炽热的童心里。当志愿服务从“单向付出”转变为“双向成长”,基层治理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陶然亭街道
来源:西城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