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0!一个商标引发的信任崩塌,揭开零添加时代的智商税陷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1 19:52 4

摘要:"2025年3月19日,广州某超市货架上,一瓶标着硕大'千禾0'字样的酱油,被愤怒的消费者用红笔划上'骗子'字样。这瓶售价28.9元的高端酱油,正经历着从市场宠儿到舆论弃儿的戏剧性坠落——它用13年建立的'零添加'人设,正在被一个商标的争议撕得粉碎。"

"2025年3月19日,广州某超市货架上,一瓶标着硕大'千禾0'字样的酱油,被愤怒的消费者用红笔划上'骗子'字样。这瓶售价28.9元的高端酱油,正经历着从市场宠儿到舆论弃儿的戏剧性坠落——它用13年建立的'零添加'人设,正在被一个商标的争议撕得粉碎。"

(千禾0标签)

一、零添加帝国的崛起

2007年,当伍超群在四川眉山提出"零添加"概念时,整个调味品行业都视其为天方夜谭。这个出身于酱油世家的掌门人,在家族作坊的发酵池边立下誓言:"要让中国家庭吃上真正干净的酱油"。2008年,首款零添加酱油面世,配料表仅有水、大豆、小麦、盐,如同食品界的"清教徒宣言"。

2015年,千禾味业成立电商事业部,精准踩中消费升级浪潮。当竞品还在超市货架厮杀时,他们已通过"配料表可视化"直播,将酿造车间的木桶、曲菌搬进直播间。2022年海天"双标门"事件爆发,千禾股价单月暴涨47%,零添加系列销量同比激增203%。2023年营收突破32亿元,净利润5.3亿元创历史新高,看似完成了从区域品牌到行业标杆的逆袭。

二、商标迷局与重金属阴影

2021年2月21日,千禾味业秘密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成功注册"千禾0"商标。这个被放大加粗的"0"字,开始出现在380天酿造的高端产品瓶身,与"零添加"字样形成视觉捆绑。消费者王阿姨回忆:"看到那个大红'0',自然觉得是零添加升级版"。

直到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的检测报告撕开完美表象: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检出0.011mg/kg镉元素,虽未超标却引发恐慌。更致命的是客服回应:"千禾0只是商标,是否零添加看配料表"。此时人们才发现,该产品包装竟未标注"零添加",而企业早前申请的"千禾零添加"商标均被驳回。

三、信任雪崩与资本逃亡

舆论发酵72小时内,电商平台退货率飙升320%,社交平台千禾文字游戏话题阅读量破2亿。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商标使用方式在欧盟可能构成"欺骗性标识",但在中国却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股价连续四日暴跌7.3%,市值蒸发9.5亿元,创下2016年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千禾味业2024年三季报已显露颓势:营收下降1.85%,净利润缩水9.19%。分析认为,零添加赛道的内卷加剧,叠加此次信任危机,让这家曾靠"干净"人设突围的企业,正被自己种下的苦果反噬。

四、零添加狂潮下的集体迷失

这场风波折射出食品行业的深层病症:当某品牌将"零添加醋含糖"的投诉推上热搜,当李锦记"零添加防腐剂"产品仍含焦糖色,消费者才惊觉"零添加"不过是企业自设的文字游戏。行业分析师朱丹蓬直言:"绝对零添加是伪命题,更多是收割智商税的营销概念"。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就拟禁止"零添加"标识,但至今未正式落地。监管的滞后与标准的缺失,让企业得以在配料表里玩起"消消乐":用酵母抽提物替代味精,以酿造酒精取代防腐剂,本质仍是添加剂的艺术性重组。

千禾味业用13年建造的零添加圣殿,正在商标争议中轰然倒塌。这不是某个企业的失败,而是整个食品信任体系的结构性危机。

当"符合国标"成为最后遮羞布,当"不违法"变成道德底线,我们失去的不仅是酱油的鲜味,更是对"干净"二字的敬畏。

或许真如网友戏言:"以后买酱油得带放大镜,先看商标注册号,再查重金属报告,最后默念三遍'配料表才是本体'"。这场由"0"引发的风暴,该让所有人清醒:食品安全的真谛,不在营销话术的刀尖起舞,而在透明与真诚的落地生根。

我有什么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来源:祥子排名

相关推荐